小清新日剧一直是影视剧中的清流,吴侬软语般娓娓道来,于无声中治愈人心。
比如一个人独居生活的《小森林》系列;几个失意者一起对抗无趣生活的《四重奏》;逃离职场,回归自然生活的《风平浪静的闲暇》……无论什么故事,总能拍出《深夜食堂》般的质感。
最近,一部新播日剧,8.5分都嫌低了——
《森林民宿》
01
女主角典子在长野的山中经营一家森林民宿。
这里隐蔽、幽静,鲜有人造访。
典子在这里过着独居的悠闲生活,每天除除草、晒晒太阳,抑或是在山间小道上散散步,接一杯清泉来喝,安心又自在。
每周,送货的小哥都会送来新鲜蔬菜,跟典子聊一聊附近居民的八卦:
谁家的小孙子掉牙了,谁家在树林里发现松茸了,谁家的房子有生人进入的痕迹……
民宿的周围风景如画,有树木葱茏、草色如碧的林间小道;
有缓缓流动、清澈见底的小溪;
穿行其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声声鸟鸣声,看着远处群山叠翠,心情也开阔舒畅了。
很多人大概都梦想着能像典子一样,有这么一幢山间民宿,可以远离喧嚣,享受一蔬一食的简单快乐。
但隐居生活真有这么快乐吗?
典子在过了一段这样闲适生活后,开始忧虑:
日子再美好,但每天都如此,重复着琐碎的事,也会慢慢变得食之无味。
如果没有人可以分享,那这些好看的风景,精致的美食,也少了些许味道。
于是,典子决定对外开放自己的民宿。
她迎来的第一位来客,是偶然造访的常木先生。
常木先生在森林里迷了路,误打误撞走到附近。得知这里是家精致的民宿,想借此落脚。
初入民宿的常木先生,礼貌绅士,非要帮典子干点活才行。
典子带他一起去除草,却发现常木先生的行为举止有些奇怪。
听到狗叫声,像被吓破了胆,立马逃窜。
对周围的杂草了如指掌,哪个叫什么,哪个可以吃如数家珍。
更奇怪的是,入住时常木在卡片上填的地址是东京。但被典子问道,他又说自己从对面的山那边来。
第二天,典子发现常木先生不告而别,并在床上留下了一个松茸作为谢礼。
典子再仔细读了读他的名字,终于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常木,常木,反过来不就是狐狸(日语)吗?原来,自己接待了一位狐狸先生。
第二位客人,是个自己外出徒步旅行的女孩。
女孩本打算去河边的营地扎个帐篷,享受安静的野营生活。
可谁想,旁边有个话痨大叔,一直过来攀谈,对她的帐篷指手画脚。
女孩迫不得已离开,却找不到新的营地。她在半路遇到了典子,被邀请到民宿落脚。
典子为她做了可口的饭菜,还同她一起将帐篷搭在了屋内,喝酒畅聊。
在典子的热情招待下,女孩也慢慢吐露自己的烦忧。
原来,女孩是一位保育员。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和小孩子相处。
但偶尔,她也想要一个人静静。这种心情,无法和孩子们说。
她总是想以身作则,教孩子们要照顾别人的心情,但有时候也怀疑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本性。
典子问她:“见到需要帮助的人会去搭把手吗?”女孩点头。
典子安慰她:“你是个很温暖的人,这就足够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温柔的对待他人。”
女孩突然意识到,话痨大叔也许并非恶意。
女孩的话道出了很多都市人的心酸:总是想要照顾他人的情绪,这让我们对周围人的存在感到疲惫,常常想要一个人独处。
02
看《森林民宿》,总是会想起导演松本佳奈和演员小林聪美之前合作过的另一部影片《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两部作品风格相似,每集都温馨治愈,充满着对人生况味的思考,和对都市人心灵之困的慰藉。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中,小林聪美饰演的亚纪子在母亲去世,辞去工作后,在母亲留下的食堂重新过起了闲暇的生活。
在同性格各异的邻居以及流浪猫的相处中,刻板谨慎的亚纪子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面貌。
和《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相似,《森林民宿》也以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来召唤人们停下来,关照自己的内心,寻找生活本真的意义。
每位入住民宿的来客,都带来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于自身处境的困惑和思考。
比如开头那位狐狸先生,和典子闲聊中表示:虽然喜欢自由自在地独自在森林里漫步觅食,但又觉得吃着别人为自己做的饭,一边聊天,一边喝酒,也是一种幸福。
感情因素放在人类这里觉得复杂矛盾,但从生物的角度来看人类,却又向往这样的温暖连接。
典子的好友,一位自由摄影师,到过世界各地,拍了很多漂亮的相片。
但来到典子的民宿,却又感叹对这样在路上的生活充满了疲惫。每次来找典子,都要烧掉一批之前拍摄的美丽照片。
做久了摄影师,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充满了怀疑。
她问典子是否做过不适合自己的事,典子回答她:“做些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也挺好,哪怕只是偶然也是自己选择的,即便这事现在让你烦恼,也是当初自己选择的决定。”
一来一回,淡淡的对话中透露着禅趣。
我们不难发现,典子和来客们的对话总是围绕着一些相似的话题展开:“孤独,疲倦,他人,自我”。
往往双方总是互相羡慕彼此的生活,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正应了米兰·昆德拉的那句“生活在别处”。
森林民宿是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但真正的桃源主人,却最终选择把屋子留给了朋友的女儿,自己去了远方。
谁能说,自己心中的远方,不是他人眼中的苟且呢!
或许,正如典子说的那样,纠结反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也是做人的乐趣之一吧”!
重要的,不是我们身处何处,做着怎样的工作,经历着什么,而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关照自己的内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