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派镇政府到九牛圳村,汽车驶过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一路上翻山越岭,我们像坐在摇篮里,紧紧抓住汽车拉手,眺望窗外美丽的田园风光,期待快点到达,听说这里是近年驴友喜欢来打卡的地方。
到达九牛圳村委办公楼,村干部徐远伦热情跟我们打招呼:“通知你们早上9时到,一直在等着。”
“我们9时才到地派镇政府,到这里又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哦,原来如此,如果从县城来就近了。”
徐远伦介绍,九牛圳村地处地派镇东北部,距龙门县城10公里,到地派镇政府有30多公里,本地村民购物、乘车多是去县城。到县城近,到镇上远,村委“借居”于天堂山社区,这也算是九牛圳的一大特色。
从九牛圳的影像地图上看,九牛圳村辖管的九牛圳、茅田、英村、湖心、山下、塘面、车田派、车田角8个村民小组,均是环天堂山水库,每个村子临水而居,气候温润,物择天成,素有“天堂村”之称。
藏在深闺人未识
走进九牛圳村,让人感觉最多的就是豁然开朗。岁月如流,时移世易,昔日的偏远山村,如今却是尘市难觅的“世外桃源”。九牛圳依仗天堂山水库的自然风光,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年来,一些驴友和慕名来到九牛圳休闲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2015年之前,村民主要经营是出水库网鱼,部分对外出租山地用于种植年桔,大多数青年人外出打工,部分村民外迁,在家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少许农业、捕鱼、出租山地和政府补助等,村民外迁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村庄缺少人气和产业。
虽然九牛圳村小组有山林面积数万亩,有6公里长的天然绿道。但是这些年一直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更多的人走进九牛圳,一直都是九牛圳村委反复思考的问题。
从桔园返回时,徐肖文带我们拐进一条小路,指着对面不远处一栋两层的水泥楼说:“这是我们村原来的村小学,自学校搬走后,校舍就闲置了,我们计划打造成民宿。”
学校上下有十多间,背后是山,前面是以前的操场,如果打造成民宿,地理环境、交通都十分便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徐肖文介绍这些年九牛圳村小组一直致力于打造古村文化、生态旅游、绘画艺术写生、有机种养等产业。利用已有的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发展露营区、赛车道等。
徐肖文作为九牛圳村小组长,虽然住在龙门县,却经常回到村里,去年主持修建好族里的祠堂,以及建设村里的公共设施。在他看来,故土在则根在,无论九牛圳村的人身处何方,这片土地始终是他们的根,希望能借助村里独特的环境谋划一些商机,让村里富裕兴旺起来。
清凉一夏密溪河
“我们村里有一个天然的游泳场。”徐肖文自豪地告诉我们。
从九牛圳村小组开出几分钟后,汽车停在村道边上,我们从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下去约50米,就看见这个“天然浴场”了。
这就是密溪河,是从附近山顶小溪汇集而成的一条河流,流经九牛圳,最后流入天堂山水库。
从源头看去,一条窄窄的河道流到此处,突然变得平坦宽阔起来,宽约有20多米,长约40多米。几块大石鹤立鸡群矗立在河中央,密密的石头铺满河床,长年累月的河水把石头冲刷去棱角,变得圆润光滑。夏天高歌猛进的河水,现在变得温柔平缓,细细的溪水从河中的石缝中,向下游缓缓地流去。河中有潭,潭中有水,水中有鱼。冬季河水枯竭后,河中央自然形成一个个小潭,潭水变成“死水”,这些不幸被困在潭里的小鱼,要等到又一个雨季来临,河水才能把它们带向远方,带向更加广阔的江河。
夏天,河水流量大,因地势比较平坦,相对安全,大人们带着孩子一块来游泳玩水,这里就成了孩子们嬉戏游水的天然游泳池,较之城里的游泳池,这里更有一份山林野趣和天地之间的自由自在。徐肖文说,村里现在没有学校,孩子们都到镇上和龙门县城读书,只有放假时,才会和大人一起回到村里。我们想,孩子们之所以愿意回到故土,这个天然游泳场,是他们愿意回来的动力之一吧!
河的两岸,灌木浓密,长满各类蕨类植物和茅草。远处山上树木葱茏,偶有一树红叶一枝独秀于山林中,给山林平添秀色。眺望山林,这小小村庄,隐藏着多少秀丽风光。
擎天一柱,网红古榕
船即将到达九牛圳村码头时,远远地,我们看见了九牛圳村的“网红树”,眼前的这棵古树算是九牛圳的地理标志,外地游客就是从这棵树开始认识九牛圳村的,一些旅游爱好者不远百里,跑来看这一棵风光独特的“网红树”。
这是一棵榕树,树龄约150年。这棵古榕近年频频曝光网上,许多媒体都曾报道过。古榕生长在一块山石上,山石从水面伸出,高出水面3米,古树枝叶茂盛,生机盎然。它枝干清秀,并不像一般古树那样充满沧桑感。远远看去,古榕像一把伞,又像古时皇帝的华盖,高高耸立于水中央。等船靠近大树,我们才看清,树根深深地植入大石里,就像一个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相依为命。大石和树根融为一体,仿佛这块大石天生就是为这棵古榕而生。
罗师傅说,在天堂山水库蓄水以前,榕树下的山石足足有10米高,古树像举在空中的一把伞,枝叶比现在更茂盛。当时山石下只是一条刚过脚踝的小溪,还未形成湖面,每到夏天,榕树下凉风习习,村里的孩童都爱爬到树上找鸟窝、掏鸟蛋。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尤其逢年过节,村民都会在榕树下烧香祈福。天堂山水库蓄水后,山石部分没入水中,就呈现出眼前的这幅奇景。
徐氏宗祠始建于清朝。
源远流长 开基徐氏
九牛圳村位于密溪河边,水草茂盛,水量充沛。据传,建村时,因村民在大山中找不到水源,只好请人修渠从邻村引水。修建水渠历时两年,村民一共杀了九头牛来犒劳工人,故取名九牛圳村。
1992年,天堂山水库落闸蓄水时,九牛圳村是涉及地域最广、人员最多的村,除九牛圳村小组外,其余7个村现在全部在水下。九牛圳在移民前有3000多人口,目前户籍人口仅剩下478户,1196人,而实际居住人数,只有100多人,均是老年人。原来的九牛圳村人,如今已分散居住在天堂山圩、龙门县城、及惠州大湖溪、淡水、大亚湾、增城沙埔、从化等地。曾经的九牛圳村,只剩下九牛圳村小组还居住着比较集中的人口。
九牛圳有徐、罗、刘三个姓氏,徐姓为大姓。据该村保留的《龙门·湖心志徐氏族谱》记载,清朝中期,徐姓从塘面迁至九牛圳村,开基始祖为徐敬山。徐敬山生有三子:徐慎言,徐慎志和徐慎信。徐氏族谱记载,徐敬山前半生生活艰难贫苦,在50岁左右迁居到九牛圳后以打石、烧石灰为生,后半生顺风顺水,家业兴旺,活到86岁高龄,为子孙后辈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业。九牛圳是徐氏的福地,徐氏一脉在九牛圳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徐敬山的三子均在九牛圳的各村分房落户,都打拼下庞大的家业,长子徐慎言建有三幢两巷的大围屋;次子徐慎志聪敏有才,曾任徐族理事,德高望重,并置有大片良田;三子徐慎信居在下底围,置有良田百亩,山林上千亩,将部分山林土地出租,积累起丰厚财富。他富贵而仁,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办学校,修祠堂、祖坟,修桥、修路,为徐氏后人树立下良好的家规家风。
徐氏经过400多年繁衍发展,子孙兴旺,人才辈出。在徐氏宗祠的墙上,贴着徐氏历代比较有成就的徐氏子孙姓名,详细列举他们的职务和所作贡献,以此激励徐氏族人。
徐柏清是徐氏开基九牛圳第十九代孙,原来是村小学的教师,今年72岁,童颜鹤发,他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年轻很多。在同辈中,他算是知识分子,对于徐氏家史和村庄的发展史,都能讲述一二。
徐柏清介绍,徐氏子孙从政、经商者都各有所成就,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徐氏子孙考上大学,在不同领域为国效力。村里的徐氏二十一世徐立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考上兰州大学,是龙门县的文科状元,现任职于广州某报社,当年县委书记还亲自到家里来看望送奖学金。徐立和四兄妹均考上大学,在当地传为佳话,被树为村里孩子奋发读书的好榜样。
徐肖文是九牛圳村小组的组长,是徐氏第二十一代孙,属于徐氏长房一脉,现在主持九牛圳村小组的工作,同时,也热心打理家族事务,2020年,在他的主持下,翻建了徐氏祖祠。
九牛圳原有几座老祠堂,有的沉于水底,有的破败垮塌,目前在九牛圳村小组还存有四座祠堂,为徐敬山的祖祠和儿孙们的分祠。
徐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于2011年第一次修葺,占地约3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三进制两天井,硬山顶,盖灰瓦,大门为木料围边,设有门枕石,天井为方形结构,河石围边,卵石铺底。第二进有一扇屏风,屏风上有镂空窗花。祠堂局部较为破败,前面建有一口半月形风水塘。祠堂格局是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在惠州各地常见。2020年,村民自发捐款对祠堂完成了重修。徐慎信公祠和徐有先公祠的建筑结构与徐氏宗祠相似,且都相隔不远。
故土有根,日渐远迁的徐氏子孙,不论走得再远,在清明,或添子加孙时,都会回到这里祭拜,感恩先祖的眷顾和仁爱。祭祖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缅怀和追念,瞻仰先祖德能,教化子孙要遵纪守法,勇于开拓,为家族和国家多作贡献。
天堂山水库美得像一幅立体山水画。古树算是九牛圳的地理标志。
古朴宁静“天堂村”
下了船后爬上一个小山坡,眼前顿时敞亮起来,一个古朴宁静的小山村豁然眼前,村庄里升起袅袅炊烟,隐约传来鸡鸣狗吠声。村组长徐肖文在村办公室门口等待我们。
九牛圳村小组,位于地派镇东面的山间盆地,距离镇政府约20公里。该村始建于清朝中期,因人口发展而形成。村南面是塘面村,西面是茅田村。村一面是雾迷嶂,又称伏虎塘山,海拔800多米,像一道绿色屏障围绕九牛圳村。旧志记其“高入云霄,春夏之间,常有雾迷,故名。北凹有石室,极幽敞,几席天然,清泉委曲,流注于左,南有神坛,奇石森列,古木蔽空,有两条瀑布从两腋飞下,遇岁旱,乡人到此祷雨。”明代增城文人胡庭兰在《雾迷嶂》吟咏道:“何处斯文泛滥吟,掀天揭地作胸襟。山无豹隐依然阔,水有龙吟不在深。黄鸟噪来调玉管,碧犀携得伴华簪。等闲分付老松柏,撑住斜阳听好音。”
山与村相连,村与山共融。九牛圳依山傍水,坐拥天然的高山生态资源。因它地处偏僻,又风景秀丽,被人喻为世外桃源的“天堂村”。
现实中的九牛圳,并不是像古代那样真正与世隔绝,虽然偏远,却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交通、电子信息都颇为发达。九牛圳在1967年就通电,1968年通电话,1993年通自来水,2014年通互联网。2005年,全村道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县道X220线(黄九公路)可以直达村内。2020年,村里又装上了路灯、建了公厕、安装了自来水,重新铺排了排污管道和环保设施。
九牛圳村存有100多座广府式传统民居,均为砖瓦结构,白墙灰瓦,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我们走进村里,感觉这里有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和悠闲,村里常住的老人,养几只鸡鸭,种点蔬菜,养几窝蜜蜂,晒晒太阳,晚年生活安逸娴静。
漫步村里,村道干净,农家小院雅致整洁,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柴火被劈成长短一致的木条,整整齐齐堆码在院子里,看起来像是一幅作品。两三位老人坐在屋檐底下晒太阳闲聊,一只黄狗在门口睡得香甜,看见陌生人来了抬头看一眼,又埋头大睡。这份古朴宁静,莫不是现代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
我们信步走进一座老房子,这是一座两层老式砖瓦小楼,小院精致、干净,墙边一盆小小的菊花正盛开着,给小院增添浪漫温馨,院子中央的竹块上晒着红薯干,拿一块放在嘴里,甜甜的;坪里挂晒的腊鱼腊肉,香味扑鼻,让人垂涎三尺……
我们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水沟环绕村里,流经一户人家的门前时,挖砌有一个蓄水池,池边放着小板凳、水桶和清洗的工具,几只鸭子在水池边自由地嬉戏。徐肖文说,这是从后面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村民当作日常生活用水,方便,干净。
当我们走到村边的一片小树林边,看见山泉水一级一级往下流。
“刚才你在村里看见的水就是从这里流进村里的。”徐肖文说。
在村中央有一口古井。徐肖文说,在没有接通自来水的时候,这一片的村民都喝这口井里的水。井水可以直接饮用,清澈清甜。
徐肖文十岁的儿子趴在井边,去看井里的水,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我们看着这圆圆的古井,想象着昔日这里的热闹景象。每一个清晨或者黄昏,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井边,边闲谈着稻子的收成、孩子的学习成绩,边一桶一桶地打上井水,挑回家,倒进大水缸里,供一家人一天的用水。
养育了几代村民的古井,如今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退休老人,为村民们服务了一辈子,累了,该休息了,他静静地躺在村中央,沐浴着阳光雨露,仰望着日月星辰,守望着老人们的宁静生活。
徐肖文说,村中只剩下几十个老人常年居住,年轻人外出打工,大部分村民外迁。但是,近年来,每逢周末,九牛圳村小组逐渐热闹了起来,多了很多过来钓鱼或游玩的人。村民也从中看到本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开始谋划村里的发展。
行走在干净的村道上,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清风拂面,休闲惬意,心情放松,远离城市喧嚣,远离工作压力,在这样的地方休闲度假,莫不是一种享受。
天堂湖心水 如镜亦如天
“等下坐船去九牛圳村小组,我已经安排了开船师傅过来。”徐远伦告诉我们。
去九牛圳村小组,需要坐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为之振奋。坐船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不禁想起沈从文坐船回湘西,把沿途风光写信告诉爱人张兆和,坐一路船,写一路信,平添一段爱情佳话。船行水里,两岸风光总是令人向往,这里的风光又有着怎样的浪漫故事呢?
九牛圳村小组位于地派镇东面的山间盆地,是天堂山水库密溪河段的源头。天堂山水库建成后,村民们进出主要依靠渡船。徐远伦介绍,去九牛圳小组有两条路,一是水路,需要坐船,二是山路,可开汽车前往。坐船近,半小时能到;开汽车比较绕路。九牛圳村小组码头与天堂山水库码头之间有6公里的水路。渡船每天上午8时从九牛圳村小组码头出发,开至天堂山水库码头,上午10时返回,下午则是2时出发5时返回,每次可搭乘30人。开汽车比较远,需绕道走密溪林场,有近40公里,整条山路蜿蜒曲折,驱车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因为我们是临时进去,徐远伦打电话给开船师傅,特意调来渡船带我们进村。开船的师傅叫罗承志,是九牛圳村人,他带我们来到码头。这个码头既是游客码头,也是九牛圳村小组村民往返天堂山圩的必经之地。罗师傅说,县移民办购置了渡船,供村民免费搭乘出入村庄。村码头岸边建有一座六角九龙亭,是供村民等候渡轮时在此歇息,凉亭上题有对联“天上八仙云游奇景,地下九龙彩色迷人”。每逢天堂山圩日,村民都会在“九龙亭”等候渡轮。
罗师傅开动船缓缓离开岸边。我们站在船头,放眼看去,山水静默,倒映出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不远处有一片竹林,高低错落的竹尖、竹叶,倒映在水中十分清晰,分不清竹林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船开到水库深处,风光越发秀丽,四周都是山峰叠翠。当我们看见前方有一座山,就以为到了码头,可到了山前船一转弯,前方霎时又出现一片广阔的水域,让我们惊讶这水库到底有多深多远?船再往前开,突然在船的前方出现一方美景:左右两边各两座山,前后重叠,形成两个大大的钝角三角形,而正前方有一座小山,像一个椭圆形的环扣,把左右两座山连扣在一起,全部倒映于水中,形成一幅立体的壮丽山水画。
罗师傅告诉我们,这水下淹没的就是他们原来的村庄,现在水库最深处有八、九十米深。原来的村庄就是稻田和小山,蓄水以后才有现在的风光。
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船穿行在山水中,画面不停变换,我们举着相机,不敢放下,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美景。远处的山,有的像静卧的美人,有的像酣睡的家犬,有的像松软的面包,有的又像蓄势待发的列车。湖中有岛,岛上有景,每一幅画面都有动人心魄的美丽,不亚于千岛湖。
我们曾不远千里去追寻美景,这近在咫尺的美丽风光,令我们震撼不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日的九牛圳人,拥有这方醉人的山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惠及子孙万代。
红彤彤的桔子惹人垂涎欲滴。
硕果累累桔子红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当我们走进挂满红彤彤、沉甸甸的桔园时,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立刻让人想到苏轼笔下的丰收景致。
九牛圳地处山林,空气质量好,水源干净,负离子高,是市级生态示范村。九牛圳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等。近些年,村里将山地承包出去,种植了几百亩桔子。
徐肖文介绍,今年村里种植了100亩多春甜桔,100多亩年桔。徐军平是本村村民,在2017年承包本村山地45亩,种了2700棵年桔,2019年开始挂果,每年能摘果约15万斤。
徐军平带我们走进他家的桔园,一树树红彤彤的桔子挂满枝头,有的桔树挂果密,枝桠垂到地上,需用木条撑起。桔子金黄油亮,实在是惹人垂涎欲滴,忍不住要摘一个剥开送进嘴里。
九牛圳种植的年桔不是盆景年桔,是水果桔子,每年的收购商都会来村里提前订购采买。广东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来送礼,或祭祀供神,取“大吉大利”之意。
徐军平自豪地说:“这里产的水果本不愁销路。往年到了这个时候,收购商就上门来订购,价钱也好。”徐军平种植水果有经验,以前种过香蕉和百香果,利用九牛圳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天然优势,种植了多年水果,都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他种的年桔,全部使用有机肥料花生窋、家禽肥等,结出的果比较清甜。
徐军平介绍,种植桔子看起来容易,实则一年四季都要操劳。他掰着指头给我们算:“等到桔子摘了,开始施冬肥,要开沟、埋肥。到了春天要剪枝、施肥、杀菌,等等。桔子挂果后,需要喷洒农药,不然就很容易被蜏蜘蛛和红蜘蛛侵害,致使桔子黑皮,没看相就很难卖出。”
种植桔子的成本也高,以他家45亩年桔为例,挂果后,每月需喷洒2次农药,一次要打4万斤水,一个人需喷一个星期才能喷完,每次购买农药需1700多元。在除草、摘果的繁忙时候,还要雇请工人帮忙,除去个人的工费不算,每年的成本在18~22万元之间。
说到这两年的桔子市场,徐军平皱起眉头,2019年底碰到疫情,桔子销不出去,几毛钱一斤处理了,今年被霜冻冻坏一半,损失惨重。
桔子丰收了,却没有给他带来丰收的喜悦。世事难料,去年12月遇到寒流低温,一场霜冻,桔子被冻坏。徐军平在一棵树上摘下几个桔子,剥开给我们看,哪些是冻坏的,哪些是没有冻坏的,经他手指一捏,马上能辨出好坏,但是桔子的好坏外行很难看出。
“我不能把坏桔子卖出去,宁愿丢掉,也不能坏了信誉。”徐军平坦诚地说。
村里还种植了几百亩春甜桔。春甜桔比年桔要甜,价钱也高,一般能卖到4-5元/斤,承包人王铭城来自普宁,同样的原因,春甜桔也没能幸免,被霜冻冻坏了一半。
疫情加上天灾,大家只能共渡难关,期待明年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衣冠简朴古风存
九牛圳位于龙门县西北部,与从化、新丰接壤,在传统习俗上,融合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语言是交夹杂着白话的客家音。在节庆时,会做米饼、糖环、油角等小食品,清明节会做艾糍,端午节包碱水粽、咸肉粽等。
每年九月初九,各户村民共同集资,男丁集中携带酒食果品、三牲、香烛、鞭炮、黄纸钱等祭品上山祭祖。祭拜完毕后,参与祭祖的男丁集中聚餐,每年正月初五是该村的起灯节,凡去年添丁的户主会共同购买一个灯笼,由爷爷、奶奶和父母,抱着去年新生的男孩到祠堂参加上灯仪式,要完成上香祈福、祭祖、鸣炮、吊灯笼等过程。仪式完毕后,各户主在家中宴请亲戚朋友“饮灯酒”。
晒腊味是九牛圳的传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上好品质的腊味,这里山高林密,常年气温比龙门其他乡镇略低,尤其在九牛圳村这种偏远山区,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腊味的制作。这里制作腊肉没有繁杂的工序,只放盐和糖,均匀洒抹在每条五花肉上,用竹竿挂起晾晒即可,晾晒好的腊肉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通过热胀冷缩发生蜕变。
立冬后,在家的老人们都会熏制一些腊味,有腊肠、腊鸭、腊鱼及鸭脚包等。晒好的腊肉晶莹透亮,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等过年子女回来时,共享故乡这熟悉的美味,慰藉离家的乡愁。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对于九牛圳村外迁的村民而言,乡愁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片菜土,一口古井……母亲晒的腊味,父亲劳作的身影,都成了最亲切的回忆。
九牛圳村
九牛圳村地处地派镇东北部,距离地派镇政府30多公里、龙门县城10公里。地处天堂山水库环绕地带,村总面积5.59平方公里,含水田300亩、旱地200亩、山地18075亩,山地的面积是水田的60多倍,是典型的群山罗列之地,风光秀丽。
九牛圳兼得山水之利,远离尘嚣,宁静祥和,传说仙人曾置神石九块于此,化作九头神牛。村子下辖九牛圳、茅田、英村、湖心、山下、塘面、车田派、车田角8个村民小组,共478户1196人。
来源:惠州日报
整理: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