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新”景点!景观湖、花间小道、休闲凉亭...

今日斗门
+ 订阅

说起斗门镇南门村的菉猗堂,

斗门街坊都耳熟能详。

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

历经600余年风雨

仍然屹立的蚝壳墙,

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

每逢节假日

这个“网红”打卡点

都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近日,

它的“颜值”迎来大变化!

菉猗堂前广场,升级改造!

菉猗堂及建筑群在

1987年被核定公布为

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

1994 年被核定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8 年被核定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地保护

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及传统风貌,

优化建筑群周边环境,

完善配套设施,

去年12月,

菉猗堂前广场及道路提升工程启动。

废弃水塘“变身”景观湖

菉猗堂前广场及道路提升工程位于菉猗堂前,总面积23000余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塘生态整治工程、景观和绿化提升工程,停车场工程、配套卫生间工程、道路路灯提升工程。

小斗看到,原来一片较为杂乱的鱼塘菜地区域,现在已经是焕然一新。混凝土田埂小道被拆除,零散的几方水塘被规整为一个7000余平方米的景观湖,湖泊周边种植有水杉、串钱柳,通过水体修复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

原来宗祠前方的道路也全部拆除,重新规划了交通路线,新建一条乡村机耕道,并设置车档石,规范地引导车流量。水泥路面为旧麻石饰面,与村里原有人行道铺装材质统一。

同时,原有破旧的卫生间拆除,新建卫生间设置在机耕道旁,卫生间也设计成岭南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互呼应,别具特色。

斗门镇农办相关负责人朱炀阳告诉小斗,除了将大水塘进行生态环境整治,还把广场周边的杂草统一去除,铺上草皮,种植大型的乔木、灌木。

机耕道入口的榕树旁还设置了一块刻有“菉猗堂”的石头景观,提升整体的观赏性。

与此同时,广场还新建了“小游园”,内设有一座岭南建筑风格的凉亭,亭前栽种了醉蝶花、波斯菊、金鱼草等各种颜色鲜花,“小游园”铺设1米五的环游慢行道,可供游客和周边村民散步、锻炼。

增设疏散通道、停车位

菉猗堂建筑群前方的广场,是村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常用来展示传统艺术、提供参观游历、宣传宗法礼制文化,特别是节假日及活动期间人流量较大,因此,该场所在紧急情况下用于疏散人群的功能显得愈发重要。

为保证举办活动时的安全,按照文物保护的规范和专家评审意见,以最小干预、风貌协调和可逆性的原则在广场前面两侧增加了疏散台阶。

“去年12月动工,春节前就完工了,现在正在进行收尾的工作。”斗门镇农办相关负责人朱炀阳告诉小斗,环境杂乱不利于保护文物本体,周边不少村民也希望能够得到整治。

另外,本次广场提升工程还为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增设了停车位13个,优化菉猗堂及其建筑群周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居民也“多了”休闲去处

漫步在菉猗堂前全新的广场上,

波涛闪烁的湖面,

五彩斑斓的时花,

郁郁葱葱的草皮……

前广场整体空间比以前显得更为开阔,

“颜值”提升不少。

在花间小道、休闲凉亭漫步,

成了附近的居民休闲娱乐的新“爱好”。

“我们菉猗堂前广场整治了以后,对周边的环境,是一个大大的提升。”南门村党委副书记赵立汉表示,不仅外面的游客过来,特别是年纪大的村民,平时散步、锻炼身体,都不需要去远的地方了。

升级之后,

配套更完善了。

不妨呼朋唤友。

一起来感受不一样的菉猗堂哦!

文字:梁少冰

照片:梁少冰、张练周、斗门镇农办

编辑:曾小胖、秦琬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