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喜讯!
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
(以下简称“中肿黄埔院区”)
今日正式启用
院区建筑面积达10.4万m²
一期开放床位633张
首批派驻职工829人
设有16间手术室
历时五年落成
中肿黄埔院区
将以国际一流规范化诊疗技术
服务地方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收治能力强!
年门诊服务量预计超30万人次
在启动仪式上
省、市、区相关部门及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相关代表
共同开启启动装置
七位专家院士特地发来祝贺视频
△ 钟南山院士发来祝贺视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
徐瑞华表示
中肿黄埔院区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和人民对高质量健康服务的需求,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方案。
➢ 设置14大专科
据悉,中肿黄埔院区设置14大专科,分别为头颈科、胸科、肝脏外科、胰胆外科、结直肠科、胃外科、泌尿外科、乳腺科、内科、放疗科、鼻咽科、血液肿瘤科、骨与软组织科、微创介入科等科室。还设置包含10项专科护理服务的“护理专科门诊”诊区,构建院外家庭护理管理延伸以及“医护患”三者有机联动的现代医疗体系。
在诊疗技术方面,创新肿瘤精准诊断技术,布局第四代手术机器人、高端直线加速器、双源能谱CT等高尖端医疗设备,确保手术、放疗、影像三大核心医疗技术平台。
据了解,中肿黄埔院区试运营近一个月来,病区收治率已近90%,预计2021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住院量4万余人次。
辐射范围广!
开启“多院区”运营模式
作为中国肿瘤防治的排头兵
中肿黄埔院区的启用
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载入院史的新起点
启用仪式同期举行了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任副院长廖月琴女士
纪录片《提灯四十载》发布会
纪念开院元勋、一代医学攀登者廖月琴
➢ 迈向世界顶尖
五十七年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建院,院所创办之时首任副院长——廖月琴,是我国西医发展史上第一代护理学专家。2019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启动纪纪录片《提灯四十载》的制作。纪录片讲述了该院的发展历程,纪念了这位为新中国护理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女性。
如今,中肿黄埔院区的启用意味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式进入“多院区”运营模式。黄埔院区是中心“一体两翼”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一翼,也将成为建设广州国际肿瘤医学中心和迈向世界顶尖的重要助推力量。
诊疗实力强!
30多位肿瘤专家义诊
今天
中肿黄埔院区举行了义诊活动
现场云集了30多位
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
150余人次患者及家属参与义诊活动
义诊涉及鼻咽癌康复、伤口造口护理
淋巴水肿、营养管理
与心理专科护理等方面的诊疗服务
△中肿黄埔院区护理专家团队开展义诊
在前来就诊的患者中
一位家住新龙镇的市民表示
“中肿黄埔院区正式启用让他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非常方便。”
而特地从越秀区赶来知识城
看病的患者则觉得
“新院区设施方便,
环境更舒适、服务也更人性化。”
➢ 黄埔优势赋能
中肿黄埔院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院区选址在黄埔区,原因之一是黄埔区在生物医药领域雄厚的发展实力,拥有诸多顶尖的生物医药企业。借助黄埔区的地域优势,黄埔院区将开展院企深度合作,为黄埔区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更尖端的服务。
当前,我区正全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已达1200亿元,在大分子、新药研发、体外检验检测三大生物医药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高端顶尖的设备设施
时尚现代的工作环境
暖心周到的人文氛围
借助我区的发展优势
中肿黄埔院区
将为广州东部居民带来极大便利
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注入新活力
最后!
别忘了【点赞】+【转发】
顺便收藏好如下地址
➢医院地址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地址:
中新广州知识城九龙大道何棠下地铁站D出口
地铁:乘坐地铁14号线支线(知识城线)于“何棠下站”D口出,步行即到。
公交:乘坐公交抵达“知识城南总站” “地铁何棠下站” “知识城南(凤湖四路)”公交站,步行即到;或在广州动物园总站乘如约巴士知识城专线。
自驾导航:搜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