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卢相公,点朱砂,
读书聪明学业进步啊!”
居住在香洲区长沙墟的村民们,对这句话耳熟能详。每年农历九月初四,长沙墟的村民总是以隆重的方式来纪念一位古代教师的诞辰。这一天全村老少欢聚一起,拜卢相公庙,为入学孩童点朱砂,举行醒狮舞龙巡游,邀请粤剧曲艺团体演出,开展敬老慰问活动......
每年农历九月初四,长沙墟的村民举办热闹的活动来纪念“卢相公”
2020年6月,
“长沙墟卢相公诞”项目列入
珠海市香洲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时隔9个月,
今天(3月16日)再传喜讯,
香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卢相公诞”传承基地
在凤山街道长沙社区正式揭牌成立,
这也是凤山街道
首个以传承非遗文化挂牌的基地。
凤山街道
向柳
非遗传承基地挂牌后,有利于营造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这也对我们凤山街道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沙墟“卢相公诞”展览馆
“卢相公诞”有了这样一个传承基地,我真的很开心。“卢相公”庙是我们珠海唯一一座纪念老师的庙,我认为很有特色,也很有意义。
长沙墟
村民周叔
长沙墟村民在展览馆欣赏往年活动的精彩瞬间
这么受欢迎的“卢老师”,
男女老少都要为他庆生,
他到底是谁呢?
“卢相公”是谁?
据史册记载,明代万历年间,香山县盐民众多,长沙墟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是香山盐业交易的重要集市。长沙墟盐民请来金鼎上栅村的一名先生来这里开馆教书,培养后代,这位先生就是卢相公(原名“卢志中”),他博学多才、仁厚爱生、潜心育人,为当地村民培养出一批知书明理弟子,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
当年香山县令姚启圣为卢相公的学堂题匾“端儒堂”,后人为了缅怀先师便将每年九月初四定为卢相公诞,供奉拜祭,祈求人才辈出、地方兴旺,尊师重教之风渐成习俗。
凤山街道、长沙社区党委
联合珠海经济特区长隆经济发展总公司
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通过“卢相公诞”非遗文化的系列民俗活动,
祭拜长沙墟旧村古庙、醒狮舞龙、
为入学孩童点朱砂启智、
抢花炮、业余曲艺表演等
在辖区传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长沙墟卢相公诞”已流传三百多年
其中所蕴含的尊师重教、
读书成才的观念
是跟现代生活相通的。
“卢相公诞”传承基地的挂牌
不仅给长沙墟原村民和辖区居民
留住了“乡愁”,
同时,更深度挖掘了长沙墟的历史文化,
涵养了同宗同源、尊师重教的文化底蕴。
编辑:于晓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