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一本未曾送达的《慰问手册》

长城看台
+ 订阅

江门又称五邑,人文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侨乡文化。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江门是粤中地区的政治中心,不少战役和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在江门,既有重要中国共产党党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以及重要党史人物活动纪念地,又有革命领导人故居、革命烈士墓、革命纪念设施,另外包括重要的党史文字实物资料。

2020年,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海军指挥学院院长谢立全将军在一本《慰问手册》(如上图)上亲手写给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的祝福手迹,落款日期为1965年8月17日。

在60年代,谢立全、麦贤得是响彻祖国大江南北的名字,他们的事迹鼓舞了一代中国人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1939年9月,谢立全(江西赣州人)受中央委派,由延安奔赴粵中地区江门领导抗战。直到1946年6月,他带领粤中、东江的原抗日武装北撤,在粤中地区战斗、生活了七年。谢立全曾在1945年2月20日成立江门鹤山宅梧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任代司令员及参谋长。解放战争结束后,由刘伯承元帅点将,组建海军学院。1955年,时年38岁的谢立全获授少将军衔,任海军指挥学院院长。1973年,谢立全离世。

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1945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一个船民家庭,于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麦贤得入伍后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艇上,当了一名机电兵。

在1965年8月6日凌晨的“八六”海战中,中国海军611号护卫艇轮机兵麦贤得头部中弹失去知觉,苏醒后由于头部失血过多眼睛不能视物,但仍坚持作战。凭着自身练就的技能,麦贤得排除了舰艇故障,保证轮机正常运转,坚守战位直到战斗胜利。由此,麦贤得成为海战中的一位英雄,被誉为“钢铁战士”,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负伤后的麦贤得,曾受到多国家领导人高规格接见,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某部副司令员、大校,现退休居住汕头。

据了解,其时,海军指挥学院院长谢立全将军通过媒体得知麦贤得为国负伤生命垂危,十分牵挂。他在麦贤得仍在医院抢救时,在一本《慰问手册》上(如上图)上写下:麦贤得同志:得知你在86海战中不幸身受重伤,本人十分痛心,你是我们海军队伍中的骄傲。愿你平安无事,早日康复。立全,1965.8.17。

随后,谢立全把《慰问手册》交给斗门镇下洲村人陈连厚(斗门区党史办于2019年5月16日专题报道过陈连厚本人)代为转交。由于时代变迁,人事更迭,陈连厚始终没能将《慰问手册》亲手转交到麦贤得手上。也不知何时起,这本《慰问手册》辗转到了江门,被一间民间私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献保存。而战斗英雄麦贤得,至今还是不知道当年谢立全将军曾为他亲笔祝福。

得悉这一情况后,平素热心公益事业的澳门爱国商人——超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罗盛宗先生,决定资助复制谢立全将军在这本《慰问手册》上的祝福词,送给麦贤得本人。此外,他还亲自到陈连厚家乡拜访了陈连厚孙子陈伟韶,并主动慷慨解囊,无偿捐资修缮陈连厚故居。(梁怡)

相关链接:

2016年,珠海市斗门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其间发现斗门区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重要历史人物,其中就有下洲村的抗日老英雄陈连厚。

陈连厚老前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解甲归田,他退伍不褪色,有功不居功,淡薄名利,直至1978年去世。这位《潜伏》主角的原型人物,生前一直对自己的身份守口如瓶,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资料来源:《斗门智慧党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