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栏目#中山校长说#
进教室,连WIFI,学生分小组围坐,用平板上课,这是中山市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的智慧课堂。家长印象中学生上课不能用电子设备,要一排排面向讲台端坐的场景,在这里被一一打破。在纪雅,寄宿的每个星期里,学生人手一个平板,学习时几乎不离手。
学生是否会借此偷偷上网玩游戏?学校校长王健表示,连上教室WIFI后,学生只能登上学习系统。教师登录账号后,可操作课件、试题,学生一目了然,在线提交作业,高效高质。但学生无法使用平板其他功能。为方便学生上网查资料,王健提出每天开放网络一小时,让学生劳逸结合,学习有紧有松。曾有老师提出疑问:“开放一小时学生玩游戏怎么办?”王健认为,游戏的本质危害在于沉迷,每天一小时的有限时间,既能有效约束,又能让学习疲惫的孩子们放松身心,锻炼大脑。事实是,许多学生利用开放的时间查资料学习。
正是这样独具特色的小组式智慧课堂,让这所建立10年的学校,迅速成为中山中考上线率排名前列的名校。2020年的中考,纪雅620余名考生,310个学生考上中山纪念中学录取分数线,占比约50%。
中考体育近乎全员满分
2011年,中山纪念中学携手雅居乐集团创办了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王健原是纪中三鑫双语学校的教导处主任,被派到纪雅任校长。2011年10月王健到校时,学校所处地块只打了地基,部分教学楼只建了第一层。学校招生点只能设在了附近的售楼处。家长来咨询,王健只能对着沙盘向家长介绍。在这样的情况下,纪雅陆陆续续完成了数百名学子的招生。
中山市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校长王健。
作为一个新建学校的校长,他开始思考:“我应该如何办好一所高端民办学校?”最主要的,王健觉得要首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能只是成绩优秀,要培养他的品行、身体素质和生活技能,缺一不可。
走在纪雅的校园里,学生见到王健,总是轻轻鞠一躬,说声“校长好。”作为全日制寄宿学校,在纪雅的宿舍里,这些初中学子,一个个十三四岁的年纪,就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做到整整齐齐。
从小严抓生活习惯,让学生遵守纪律,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王健认为,孩子生活习惯养成,今后上大学,独立生活不成问题。同时,习惯的养成,并不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在纪雅,多个社团活动能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
学校的课间操时间,学生不是跳常见的广播体操。王健认为这不够朝气,许多学生不认真跳,也难以达到锻炼的效果。于是,他推行课间操时间,初一、初二学生跳绳,一般跳4组,一组一分钟,每一分钟要达到200下;初三学生则跑1600米,每天课间时间为半小时。此外,每天下午5点到6点也要进行其他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才正式下课去食堂就餐。
这样的方式,从学校新招的第一届学生,也就是2012年的9月份就开始执行。当时有家长反对,但王健仍坚持这样开展。他在多方走访和考察,听取众多学校校长和专家意见后,只要认定是对的事情,他绝不会轻易更改。正是在他的坚持下,进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去年中考体育,纪雅600多个学生,只有两个学生没得到满分,其余学生体育分数均为满分。王健还记得,有个初一新生身材高挑,还有点胖,第一天入住学校宿舍时,还把床板压塌了。但在纪雅就读3年后,中考体育满分,身体健壮。学生家长看到王健,直说:“不说成绩,就看这身体素质,就很感激纪雅的培养。”
让学生成为“小老师”
学校刚建立那两年,王健也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培养优秀的学生。在去顺德一所学校走访后,该校的小组学习方式吸引了王健的注意。回来后,他搜索了大量资料,发现小组学习在国外十分普遍。中国人口多,没法像国外一样进行小班教学。一个班级大概有四五十人,教师一对多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王健想试试小组模式。
2013年学校全面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2017年在原有的多媒体电教化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睿易云平台的多技术融合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成绩提升显著;2018年引进了IS智慧校园;2020年又引进了易教云平台。目前全校使用了睿易或易教云平台进行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互相探讨学习。课上老师提的问题,组内一起探讨;老师交代的作业,组内可以互相交流;每个小组之间也能互相学习,优秀的小组作业,学生也可上讲台展示。比起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方式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个小组,学生还起了组名,有组歌,口号。课室门口贴有每个小组的成员介绍和小组愿景。“全员上纪中,和校长共进午餐”这一项,被许多小组写在小组目标一栏。
分组时,每个小组有男有女,有优秀学生也有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充分考虑组内合作。优秀学生可帮助组内成绩差生学习,在帮助同学中,优秀学生也能温故知识,夯实基础。这样的方式,也使不少组内学生成为好友。王健笑言,不少小组学生的家庭也逐渐走近,关系融洽。
在课室里,希沃白板上,教师登录账号后,可通过屏幕上的屏幕广播、教师提问、回答统计、课堂练习、收取作业等多个功能进行教学互动。只要点击屏幕广播,教师课件或其他内容,就可同步传输到学生的平板上,学生在线学习。王健点开手机上的APP,还可以随时查看每个班级上课情况。
牛年伊始,中山市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被指定成为国家教育部“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王健表示,将继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环境下小组学习双模合一”教育教学模式;计划本学期把跨学科融合课程搬上讲台,力争在本学期内研发出师生成长轨迹的测量评价平台。
未来学校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新型学校。“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具有新场景、新课程、新学习、 新技术、新流程“五新”属性,培养符合数智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王健认为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未来,基于现有的智慧课堂,王健计划开展“深度学习合作”。他举了一个例子,在纪雅的课堂,每个小组都要作课前、课中、课后的功课。比如课前,小组成员要当小老师备课,分工找资料,做课件,讨论课堂重点难点是什么,课堂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备好课后,课件就可以马上推送给老师,老师能看到所有小组的备课情况,并进行二次备课,思考第二天的课程应该如何上。
在第二天的课程上,全班同学都可以通过云平台,看到其他小组的备课课件,拿来与自己小组进行对比,互相学习。老师会选择相对好的备课蓝本,让小组派出成员到讲台讲课。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王健认为,学生自己做备课自己来讲课,这个效果胜过单纯听老师讲解。通过电子平台,小组与小组、小组内部,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更好的互动。不光课堂上,包括作业点评,错题分析等也可以如此操作。王健表示,要避免让平板成为第二块小黑板,利用学校现有的科技平台,建构具有纪雅特色的学习场景,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校内到家庭,课上到课下的转变,如:平板引入“学习强国”,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更多知识链接。
去年,公办民办摇号后,很多民办学校的优质生源没了保障。但实施了多年的小组式智慧课堂,让王健有信心面对不同成绩层次的生源学生。他说:“摇号使生源均等,不同学习层次的生源,纪雅有信心也有能力,培养‘博学、博思、博爱、博雅’的四博学生。”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摄影/视频】李姗恒
更多中山教育资讯,欢迎进入南方+香山学堂读者群
image.png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