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盈翠冬日迟,天赐丰饶胜奇葩|佛味鲜生⑪
(手机横屏,观看高清视频)
迟菜心,之所以得名“迟”,正是因其深冬上市,比一般菜心要晚了不少。
虽晚了些时日,但迟菜心无论火炒、白灼还是滚汤,都清脆爽口,鲜甜美味。清代嘉庆25年出版的《增城县志》记载了一段对迟菜心的赞美:“心最美,为蔬品之冠。”
近年,迟菜心开始从寻常百姓家走上了高级宴会的餐桌。从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再到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的餐桌,迟菜心正在成为国宴中的一道特色广东名菜。
岭南的冬日,虽少了北方的肃穆与冷清,但因气候潮湿,迎面吹来的北风多少还有些刺骨的寒,但在佛山高明区的菜田里,一畦畦迟菜心依然蓊蓊郁郁。
元末明初,有一位名为张度的书生,为了躲避战乱,南下至广东,在寒冷的冬日吃尽了口粮,不得不以挖掘路边的野菜为食。可他却惊喜地发现,有一种野菜,竟然到了深冬口感也依然液汁清甜、爽滑无渣。后来,他考取到功名,当上了尚书,但对当年的“救命野菜”依然念念不忘,还为此专门做了首诗:“七姐洞中神仙草,辗落名山显物华。菜心盈翠冬日迟,天赐丰饶胜奇葩。”这诗中提到的,正是迟菜心。
“冬至到,菜心甜”,迟菜心一般在9月后种植,在冬日收成。经历了寒风和霜降,被冻上三五天的迟菜心,皮脆肉软,味道更为鲜美。一开始,迟菜心的市场销路并不旺,不少人看这菜又粗又硬,估摸着不会好吃,还给它取了个“菜树”的别名。1999年,广东增城小楼镇腊圃村突遇大霜,荔枝等果树都被没能熬过去,但农户们却发现,迟菜心不仅依然在菜田里傲然挺立,甚至口感比之以往还更为清甜。至此,迟菜心的美名才慢慢传播开去,市场也逐渐打开。
迟菜心种植迟,上市也迟。往往立秋后,才会在用禾秆灰沤肥了的田地上播种第一批种子。种植周期根据不同品种,为50至120天不等,稍长于普通菜心,一般到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初才能上市。
迟菜心又名高脚菜心,树形硕大,叶片肥厚,成熟时高可达一米,相较于一般菜心要大得多:普通菜心一棵不过50余克重,而迟菜心一棵却能重达500克甚至是1000克。种植迟菜心时,需选择淹育型水稻土水田或湿润的赤红壤旱地,犁翻耙碎,按1.7米包沟起畦耙平,并在培育期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
迟菜心口感独特,鲜甜少渣,清香爽脆。用有机肥培养的迟菜心,叶柄颜色偏白,鲜脆,纤维较少,用手一掰即断。简单翻炒,便可为一道美味佳肴,不仅入口皮脆叶嫩,而且富含维生素,钙,锌等多种成份,营养丰富。
越冷越甜,是迟菜心生长的最大特点。按农民的说法,一年内要是能冻上五天,迟菜心才更显清甜,而如果能经历一场霜降霜打,那便是锦上添花。晒成的迟菜心菜干是上乘的汤料,汤味甘醇,菜香特浓,具有清心润肺,去热解毒的药效。
舌尖故事
何仙姑与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并称中国道教八仙,且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关于她的家乡与修行经历,有多种说法。在广东流传着这样的一版:
相传,她本名为何秀姑,是广东小楼新桂乡人,出生于唐代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她的父亲是在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何仙姑自小聪明伶俐,十三岁时,她独自入山采茶,路途中遇见一位道士。道士给她吃了一颗桃子,从此她便不饥不渴,还能洞知世事休咎,预卜未来。后来,天下大旱,很多人因中暑缺水而亡,已得道成仙的何仙姑为解救世人苦难,将仙草结成草马,让其下界化身成可熬制成药的凉粉草,解救世人。可谁知,草马在下凡时一不小心,身上多沾了一颗种子,并把它一并带到了凡间。这颗种子和凉粉草一起生长,后来长成了一颗清甜、多汁的野菜。而它,便是现在的广东迟菜心。
▼寻味指南
佛山市高明区鸿丽蔬菜种植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3686561808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白石村
【撰文】冯颖妍
【制作】李嘉欣 杨馥铫
●点击寻觅更多佛山好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