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作为岭南文化的荟萃之地,同时也是展现佛山南海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为更好地保存本土文物,展示传统文化特色和瑰宝,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桂城建设了一系列文化场馆,供市民免费参观。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岭南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得到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教育办公室、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文化发展中心共同发起“走近桂城展馆 传承岭南文化”的活动倡议。
活动回顾
走近桂城展馆 · 传承岭南文化
一座座文化场馆保存着多个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桂城的根须,也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石,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桂城各中小学的莘莘学子纷纷响应号召,大家趁着假期和周末,相约家人、同学一起参观桂城的文化场馆。一步入文化场馆,同学们就被各种各样的岭南传统文化遗产展品给深深吸引住了,一边参观一边赞叹不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收获了哪些新知识!
桂城街道海怡第二小学
“今天,我和爸爸去参观了桂城文化展馆。在那里我了解到了历代名人、铜凿剪纸、茶基十番、叠滘龙船漂移……我还看到了古建筑、出土文物等资料和珍贵的实物展示。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桂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在我脑海里过目不忘。”
“在大观博物馆,我看到了一个名为交龙垂鳞纹升的鼎。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它来自春秋,其外形可真像巫婆用的锅呢。这个鼎没有盖子,高55厘米,最宽的地方有73厘米。交龙垂鳞纹升鼎具有独特的楚式风格,这种楚式风格是东周时期楚国所独有的,因此被称为‘楚式鼎’。优美的造型,精细的工艺,浪漫奇诡的题材,正是楚国文化艺术的突出特征。”
“在桂城文化展馆里,我先看了人物介绍,我比较感兴趣的有伦文叙、崔元芳、林世豪等名人雅士。通过了解,我知道了伦文叙他擅长对联,其创作的对联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岭南生活特色,扩大了对联原有的艺术之美。这些精美的对联也成为了诸多影视、文艺作品创作中常见的素材,因此,他还被誉为‘一门四进士’。”
桂城街道灯湖第三小学
202中队肖浩宇等人参观岭南金融博物馆
105中队李如慧参观桂城粤剧粤曲艺术馆
502中队的队员们参观大观博物馆
文化场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一座记忆的载体。同学们结束参观后表示大开眼界,纷纷向自己的家人、伙伴们分享参观体验。
其中,灯湖三小的405中队邱日怡、邱心怡、邱月怡三姐妹在学校的主题中队会上绘声绘色地向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参观展馆的所见所感,还用心地为大家制作参观指引。
本次“走近桂城展馆 传承岭南文化”的活动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大家通过看文物,缅古迹,品艺术,亲身感受到了各种岭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进而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增强了传承、弘扬和保护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桂城的文化场馆不但供大家参观学习,还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文化体验活动。上周六,由桂城图书馆主办的第一场“中国非遗剪纸”把福带回家亲子活动,在佛山饶宝莲金铜凿剪纸桂城艺术馆举行,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活动回顾
中国非遗剪纸 · 把福带回家
聆听历史,了解非遗剪纸
走进饶宝莲金铜凿剪纸桂城艺术馆,大家可以欣赏到饶老师用剪、刻、凿、印、写、衬等多种技艺并用,结合不同材料所制作出来,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活动伊始,饶老师给大家介绍佛山剪纸的历史由来和其部分作品的创作历程。接着,向大家展示了最常用的剪纸技巧和使用剪刀的手法,并细心地提醒大家使用剪刀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现场的小朋友们也认真聆听,家长也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重要时刻,生怕错过饶老师的精彩讲解。
现场演示,活灵活现
在悠扬的古典音乐声中,饶老师身着特色民族服装,只见她拿起一张红纸对折几下,拿着剪刀咔嚓咔嚓,一对婚庆常用的“囍”就呈现出来了。
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张红纸在饶老师的手中变化万千,一会儿变成了一幅窗花、一会儿变成一对蝴蝶......这些复杂的剪纸工序,到了饶老师的手里变得游刃有余,大家都惊叹这其中要经过多长时间的历练才能拥有如此娴熟的本领。
现场教学,学以致用
饶老师的直观教学演示后,家长和孩子们也开始自己动手剪“福”字,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活动结束后,饶老师还亲自为大家粘贴作品,并亲笔签名写下美好祝福。此次活动得到现场亲子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桂城图书馆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亲子活动,让中国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部分资料源于:灯湖三小、桂城街道怡海第二小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