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多家银行出招严查“经营贷”入楼市

南方+ 记者

近期,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对涉房资金精准调控,严防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继上周深圳市金融监管部门召集多家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各银行排查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后,深圳各大银行很快推出实招。记者从深圳四大国有行和几家主流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了解到,为了严防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深圳银行业推出了覆盖贷前、贷后的全流程管控,包括严格审查经营贷款主体资格,强化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等措施。

此次排查的内容包括2020年5月1日以后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口径贷款,以及以个人名义申请的房抵经营贷。截至目前,已有个别借款人因违规使用经营贷被银行提前收回贷款。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严格贷前审查,贷后加强监控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个贷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刘上海表示,该行一直执行严格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贷前审查时,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审核。在办理经营贷款过程中,做实做细贷前调查与合理授信,从严审核借款人经营实体的经营情况,认真评估借款人资金需求的真实性与偿债能力的可靠性。一般来说,公司成立要满一年,客户持股也要满一年,才能申请该行的经营贷。“贷前从源头上确保业务背景真实合规,贷后则加强资金流向监控。” 刘上海称,“截至目前,银行自查还未结束,目前尚未发现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的案例。”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每一笔经营贷业务由两名银行员工上门调查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消费金融部副总经理范宝铭表示,该行很重视贷前审核,每一笔经营贷业务都由两名员工上门调查,审核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借款用途的真实性,同时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据介绍,企业必须成立两年,借款人持股股份30%以上,并持有半年以上,才能申请该行的经营贷。针对部分中介教唆客户包装企业,并通过多次流转的方式规避银行监控的做法,该行会重点审核贸易交易真实性,避免向无实际经营和经营流水不真实的企业发放贷款。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违规客户将被列入黑名单

建行深圳市分行建立大数据监测系统,定期分析信贷资金流向。一旦发现经营贷资金流入房地产等违规领域,将根据合同约定要求客户立即提前归还贷款,并有权要求客户按约定支付贷款挪用罚息。无法按期提前归还贷款的客户将面临银行诉讼、抵押房产被查封等风险。同时,违规客户还将被列入行内黑名单,被列入黑名单可能影响客户后续在银行继续申请贷款。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查  监控资金流向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邓志威表示,根据监管精神,该行排查时扩宽了抵押物购置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扩到8个月,同时监控资金流向,严查买房人的信息交易记录。贷前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查,不向无实际经营和经营流水不真实的企业发放贷款,对于实际经营企业成立或受让时间短的借款人进一步严格审查。贷后监控方面,银行会定期排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及其配偶或者保证人是否存在新增房贷记录,一旦发现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银行会要求借款人全额归还银行贷款。

广发银行深圳分行:一旦发现违规 要求违规客户一个月内还款

广发银行深圳分行零售信贷部副经理陈朗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开始该行开始核查,截至目前已发现有经营贷流入楼市的个案。“主要通过贷后审查,发现有极个别客户有新增房产,同时,在获得银行贷款审批后,该客户的企业显示没有经营流水了,这说明此前的经营流水大概率是虚假的。”陈朗称,在上述情况下,该行会收回原来发放的全额贷款。“我们会给违规客户一个月时间准备还款,同时在银行的5级分类里把客户从‘正常’下调到‘关注’,这对该客户而言,对他今后的个人征信会带来不良影响。”

相关链接

业界提醒:当心!经营贷进入楼市存诸多风险

上述银行信贷人士提醒,经营贷款违规进入楼市,存在诸多风险隐患:一是贷款材料造假存在法律风险。客户通过提交虚假材料地方式骗取经营贷款,一经查实,将存在被依法追究骗取贷款罪等刑事责任的法律风险;二是贷款用途违规存在被提前回收的风险。

针对某些中介机构宣称可套取银行贷款资金的行为,上述银行人士也明确其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此类行为有可能造成自身财产损失,并对个人信用产生不利影响。

【记者】谭冰梅

编辑 史青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