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方寸小天地,墀头话古韵

顺德区博物馆
+ 订阅

顺德的祠堂建筑艺术琳琅满目,巧夺天工。站在祠堂门口,大家有留意到门堂两侧高处的小小方寸是什么吗?它们就是墀(chí)头。

墀头作为山墙的一部分,是顺德古建筑令人眼前一亮装饰部位。墀头的工艺有灰塑、石雕、砖雕。在顺德的古建筑中,砖雕墀头占据首位,采用灰塑或石雕的墀头形式较少。均安的巨源欧阳公祠石雕墀头则有别于一般的砖雕、灰塑墀头。

墀头的发展经历了由简至繁的过程,最早的墀头是一段式,到晚清民国时期则是三段式为主。

巨源欧阳公祠门堂外右侧石雕墀头

一段式墀头

一段式墀头,是指砖雕墀头只有一段主要部分,依托檐下山墙层层出挑的建筑形式,仿莲花斗栱雕刻,栱间或以卷草纹相饰等。杏坛镇的苏氏大宗祠、勒流的昆池卢公祠以及北滘的梁大夫祠的墀头就为一段式墀头。

杏坛苏氏大宗祠门堂右侧一段式墀头

两段式墀头

两段式墀头,有两段主要部分,顺德的古建筑墀头多见上一层为人字栱或丁头栱形式,第二段则为吉祥图案或人物传说。如北滘的金紫名宗和北滘袁氏大宗祠的墀头则为两段式墀头。

北滘的金紫名宗的两段式墀头

袁氏大宗祠二进右侧上方博古纹墀头

三段式墀头

三段式墀头,是指墀头由三段组成,由上至下分别为墀头顶、过渡层、墀头身、过渡层、墀头座。三段式墀头图案、纹样较为繁复,层层深入,富有层次感。到晚清民国时期,墀头身题材大多以戏曲故事为多,雕工精致,错落有致,叹为观止。这些戏曲故事题材的墀头表达仁、义、忠、孝等的教化作用,寄寓了祠堂族人对后代的美好祝愿。在北滘的宗圣南支、乐从的大墩梁氏家庙都能看到三段式墀头的身影。

北滘的宗圣南支三段式墀头

墀头的题材多以人物传说、图案组合、花卉果木为主。乐从大墩梁氏家庙的“郭子仪拜寿”墀头寓意孝道及多子多福等美好祈愿。龙江一民宅大门右侧的墀头图案为杏花和燕子的组合,称为“杏林春燕”,旧时杏花盛开时值二月进士科考试,故称杏花为“及第花”,殿试中考者,皇帝赐宴,“宴”谐音为“燕”,所以“杏林春燕”寓意进士及第之意。还有杏坛梁氏大宗祠门堂墀头上的杨桃、莲花图案寓意子孙满堂,步步连(莲)生等。

乐从的大墩梁氏家庙门堂左侧的“郭子仪拜寿”墀头

龙江一民宅大门右侧“杏林春燕”墀头

古建筑的墀头,虽然只占小小的方寸之地,但是精致讲究,内涵丰富,每一处墀头都值得细细品味。下次再临古建的朋友们,别忘了好好欣赏这独具匠心的小天地。

撰  稿 :卢楚玲

排  版 :张   扬

审  校 :胡志辉

审  核 :彭有结

图  片 :顺德区博物馆、顺德区文物保护巡查工作办公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