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广州美丽的荔湾湖公园中央,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广府茶文化博物馆”亭亭玉立。这是广州首家以研究传播广府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为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前,茶行jun抢先为你揭开她美丽的面纱。
立足广府,放眼世界
茶与茶民俗,即我们所说的“茶文化”,是广府地区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茶作为一种饮品,己经超越了生津止渴的物质需求阶段,而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精神内涵。广府茶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原生态文化现象,与广府人的社会心理、经济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广府茶文化博物馆由广州问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接运营,是广州首家研究广府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坐落于荔湾湖公园中央,是一家公益免费开放的民间茶叶专业博物馆,馆内包含茶叶,茶具,茶器等近千件茶文化相关展品,主要展现了茶叶起源与国内外传播、茶的分类、广府地区茶叶起源、种植,名茶、茶贸、茶楼茶俗等各历史阶段发展状况,博览广府人民在广府地区饮茶方式演变的过程。
广府茶文化博物馆的匾牌由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卓褀所书,博物馆共两层,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馆内除二层展陈博览区、学术交流空间、茶修室外,一层还设置茶园小憩,制茶体验区,时光隧道、文创区、码头品茶区、临湖美景茶室等多个茶文化功能体验区。
博物馆整体设计以岭南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体,融入现代都市美学元素,营造落地湖景,古木岚桥等主体空间,是市民休闲、亲友小聚的打卡点,也是举办企业团建、商务洽谈,高端文化沙龙的新场所,为广大游客、市民朋友提供科普,体验,品饮,交流综合性场馆。
穿越时空,以茶会友
博物馆门外,灰色的外墙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代的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茶,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深受诗人和僧家的喜爱;唐代烹茶前用白玉茶碾和红纱茶筛碾茶,再煎出嫩黄花蕊色,深夜对饮邀明月,早上举杯看朝霞;从古到今,茶能消除疲倦,缓解酒醉,实乃佳品。
从步梯行至博物馆二楼,是老广州熟悉的西关大屋的“三件头”趟栊门:第一件是吊扇门,第二件是趟栊门,最里面是大门,这是西关大户人家的象征。走进大门,就进入了广府旧时光。
茶的起源与传播:了解茶,爱上茶
博物馆内,第一部分为茶的起源与传播。墙上,展示了中国茶的传播路线。以及唐代以前的茶区传播,帮助参观者充分了解茶的历史与传播。
中国茶叶向世界的传播主要依靠四种方式:一、来华学佛的遣唐使和僧侣。二、古商路经贸的方式传播到国外(如茶马古道从云南-拉萨-印度)。三、中国派出时节赠送茶叶给出使国。四、茶专家应邀到国外发展茶叶生产。
中国茶最早是由领土接壤的邻国开始传播。西汉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联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将茶叶带回中亚、西亚,出现了7-9世纪的西传路线;到了17世纪,中国茶叶经过蒙古从陆路销往俄罗斯。
中国茶的海路传播,公元7、8世纪传播到日本、朝鲜(东传路线);13-14世纪初,再由南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后由福建、广州“下南洋”通向南洋诸国,后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西传路线);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大量贩运茶叶到欧洲各国,使得欧洲饮茶风气盛行,17、18世纪传播到美洲和大洋洲,由此传遍世界。
照片墙:广府人的茶文化记忆
受茶文化的动态发展影响,广府方言中的茶类词汇随之发生了词义的变化。虽然一些记载广府茶文化的方言词随着历史的洪流退出了语言舞台,但广府茶文化的发展依然绵长深远,成为广府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突破了地域限制,闻名于全国各地。
展馆内的照片墙主要展示了广府人民的茶文化记忆,包括了粤语文化、粤茶文化、粤剧文化。 广府人不说“喝”茶而是“叹”茶,“叹”字是感概词,表达的是叹为观止,是一种从物质上升精神层面的美好的享受,“叹早茶”已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在广府地区,我们日常问候是“饮左茶未?”,与北京话“您吃了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广府族群视广信(含梧州、封开)为广府首府、发祥地,珠玑古巷为广府祖地;狭义的广府是以广州为核心、珠江三角洲为主体的空间;广义的“广府”是粤语全覆盖区。广州府始设于明朝,展柜中的《明代广州志》提及,管辖包括南海县、番禺县在内的1州15县。
根据民国时期《东莞县志》记载,相传南朝梁武帝时,东莞僧人在雁塔寺沿山种茶,这是广府地区现存的最早,关于人工种茶的记载,随后珠江以南、南海西樵山等相继出现大量茶叶种植和加工。清朝广州成为唯一通商口岸后,广东茶叶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茶类品种增加,其中有名的茶叶有南海西樵茶、番禺河南茶、端州顶湖茶等。
博物馆的展柜里还展示了广府地区各式各样的茶具器皿,如紫砂壶茶壶、茶盏、茶灶等,广府地区旧时民众泡茶品茗的用具,从煮水用的风炉到泡茶用的茶壶、回流茶器、品茗杯等、使用过的岁月痕迹都是它们的珍贵之处,见证着广府地区茶具使用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茶道追求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六美合一,要求沏茶人或品茶人优雅得体,茶叶细致青嫩,水质甘甜,器具精美,环境幽雅,沏茶技艺富有神韵,体现了中华民族清幽淡雅的审美情趣。与广府同属广东省的潮州,流行于其间的功夫茶更是将对沏茶的器具、技艺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但广府的饮茶所用器皿不过日常所见的普通茶壶与茶杯,对煽茶技艺也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更重饮茶时与亲友或客户的交流洽谈。广府的饮茶的艺术功能己经弱化,而是负载了社会交往的新功能。与潮州功夫茶相比,当真是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广府茶叶贸易
广州自古以来是我国茶叶贸易的中心,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早在唐宋时期,广州是中国第一大港。到了清朝广州“一口通商”,茶叶和丝绸、瓷器一同成为大宗产品,而广州港成为中国茶叶贸易的重要港口。
根据广州茶叶出口量及在全国茶叶出口中的地位的变化,将广州茶贸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鼎盛时期,清代前期一口通商,广州港处于茶贸出口垄断地位 , 对中西方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著名的有1745年瑞士哥德堡号登陆广州港进行贸易往来;影响最大的还有美国波士顿倾茶事件,由于中国茶叶的垄断,英国对美茶税提高,1773年12月,一群激进的茶叶党人在波士顿把342箱茶叶抛入大海,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独立后派中国皇后号登陆黄埔港进行茶叶贸易,这是中美两国的第一次贸易往来。
第二阶段 :繁荣时期,其他口岸逐步开放,广州茶叶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虽呈下降趋势,但在全国的出口比重仍占首位。
第三个阶段 :十九世纪南亚的印度在大吉岭发展茶树种植,还有缅甸、柬埔寨、越南也有种植茶树,减少了对于中国茶叶出口的需求。1848年鸦片战争后,其他口岸开放,广州港失广州失去贸易垄断地位。1950年,汉口等口岸茶叶外贸兴盛,广州港茶贸步入衰落期,也就是第四个阶段。
科技创新名茶飘香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尤其重视农业发展,将广府地区茶产业作为重要农业产业。在金融保障方面,加大茶叶专项扶持资金的投入,邀请专家学者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从此广府地区新创名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英德红茶:说到试种技术的创新,不得不提1959年用云南大叶种茶成功试制的英德红茶。以其浓醇鲜爽的品质特征,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
广东普洱:说到制茶技术的创新,历史上从唐宋元明清各有发展,从蒸青炒青到发酵代有创新,其中普洱茶的渥堆发酵技术,是茶业界近代以来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技术创新。1955年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历时两年攻克了普洱茶发酵技术,普洱熟茶从此诞生。随后云南技术人员到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学习,将云南发展成为普洱生产的第一大省。同时,广东成为世界的普洱茶的茶仓,这是广府茶文化对于中国茶业的重大贡献。
荔枝红茶:说到试种口味的创新,民国中后期广东部分茶庄为了迎合西方人口味,开始调试果味红茶,其中荔深枝红茶受喜爱。它是在荔枝烘制成干果的过程中以工夫红茶为原料低温熏制而成,果香与熟香兼具,风靡至今。
现代茶叶市场崛起
由于制茶技术的提升,茶叶产量增加渐快,丰富了市场货源,促进市场繁荣。从取消计划供应到茶叶市场逐步开放,实行产业群式发展,把芳村茶贸市场巩固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强茶叶的专业市场。
芳村茶贸市场
芳村茶贸市场位包括南方茶叶市场、芳村茶业城、明阳茶叶市场在内的40多个茶叶及其周边的综合市场,面积近40万平方米,经营业户达5000家,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
广州茶叶博览会
广州茶博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茶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之一,并不断得到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同,促进国际茶产业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平台与纽带作用,堪称茶业界的“广交会”,是中国茶业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展会。
茶俗:广府人喝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博物馆还介绍了广府人的茶俗。广府的早茶文化集中反映了广府人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地域性格。广府人“三茶两饭”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对茶的极大需求,饮茶时所配的点心小食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茶配的地位甚至重于茶叶的质量,与其他地区的饮茶相比,广府的早茶文化更突出了饮茶的实用性。在饮茶处所的变迁过程中,显示了经济活动对茶楼行业发展演变的决定性作用,更突显了广府文化在海洋文明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一、消毒洗杯:广府人喝茶首先用热水洗杯进行消毒,目的是起到再次清洁的目的,这是就餐前的必备仪式。
二、一盅两件
然后点餐一盅两件,即茶一盅,点心两笼。
三、揭盖续水
当饮完一壶茶水,需要服务员前来续水时,你无需呼唤服务员,只需将茶壶盖揭起,放置在壶口与把手之间的位置上,服务员秒懂上来续水。
四、三茶两饭
这样的饮茶方式不只早茶,“三茶两饭”指的是“早茶、下午茶、夜茶和午饭、晚饭”,可以全日不歇。
在结束参观的时候,博物馆还提供了留言处,希望此时你已了解了中国茶历史,爱上了广府茶文化。有道是:“茶为国饮,发乎神农,兴于陆羽,传之东瀛,播于欧美。中华瑰宝,大同天下,千年兴衰,回首已过。广府茶人,推陈出新,茶业重兴,于斯为盛。幸甚至哉,一览众山。”
【撰写】徐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