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媒体3月13日报道,2010年,韩国申遗“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以下简称 “大木匠”)成功。然而,近日,有网友却发现,韩国申遗的这一技术与中国传统工艺“榫卯”高度相似。
报道称,有网友在讨论“韩国成功申遗了哪些和中国有关的文化”时发现,2010年,韩国曾以“大木匠”的名义申遗了相关技术,虽未提及“榫卯”一词,但不论是相关文字介绍抑或是官方视频,均与中国古代的“榫卯”技术高度相似。
驻华韩国文化院在其官网上对“大木匠”的介绍是:在不用一钉一卯的情况下,把分开的木件联锁在一起,从而创造“千年不倒的连接”。对此,有网友在对比了中国和韩国申遗的官方视频内容后指出,所谓的“不用钉子组装木块”,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中国的“榫卯”技术。然而,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将“榫卯”技术成功申遗。
时至今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对于“榫卯”技术的相关资料上还显示着,“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特点在于将柱、梁、檀条、门楣和支架等木质结构通过榫头这种灵活、抗震的方式连接,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工艺的传承。”而韩国却以试图以“大木匠”将中国的传统工艺“偷梁换柱”,其举动无疑是令人嘲讽的。
而事实上,韩国妄图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去中韩化”的行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报道称,早些时候,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名为“Soom”的保护推广韩国传统文化项目。其中,韩国在1968年申请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绳结,因与中国结十分相似,被不少网友误认为韩国要拿中国结申遗。
虽然是一起乌龙事件,但有分析人士认为:“韩国利用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必然发生形式上的变化这一规律,把源于中国的文化稍加改变就说是自己民族的发明创造,并且成功申遗的行为,是韩国人将中国文化‘去中’的惯用手段。”因此,对于上述事情仍不可掉以轻心。
除此之外,由于韩国此前三番五次地“抢”中国文化申遗,不少中国网友留言认为其盗用中国文化。对此,上述韩国大学生组织不惜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说事。
他们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分时间和空间共有的,不能主张排他性所有权。国际社会为了保障文化的多样性,已经认可了文化属性上的共享性。因此,中国不能认为韩国是在盗用中国文化,这是在道德绑架韩国。”
正如辽宁社科院韩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吕超所言,韩国人如此注重申遗,或许与他们比较敏感的民族自尊心有关。而极为讽刺的是,如此注重民族自尊心的韩国,却冒充中国人在巴基斯坦骗吃骗喝。
据国内媒体3月10日报道,一个名为“阿布巴铁”的博主发布了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有一位巴基斯坦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某天一群韩国人来到他的店铺吃完饭后,站起来声称自己是中国人。而这位店主清楚真正的中国人是不会为了逃避买单,直接说出国籍的。更有民众表示,自己曾当众戳穿过类似谎言。
基于此,该博主甚至在巴基斯坦发起了“巴基斯坦民众是否被韩国人骗过”的采访调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