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3岁男孩杀害6岁邻居一案引发高度关注。3月14日23时52分,当地发布案情通报。
公安机关查明:作案人杨某(男,13岁)、被害人王某(男,6岁),二人系同组邻居。2月17日18时许,杨某趁家中无人,将王某诱骗至自己住处加害并藏尸。
该案手段恶劣,令人胆寒。日前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这起案件,是刑责年龄下调后的首例。
13岁的凶手,能否根据刑法修正案,被依法判刑?情况可能并不乐观。
6岁男童被杀害藏尸
2月17日晚,王先生发现6岁的儿子程程还没回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监控视频显示,孩子最后出现在附近的一处巷子里,然后失去了踪迹。
王先生和家人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布寻人启事,并在当地贴出寻找孩子的传单。15天后,当地警方在王先生邻居家楼顶的木箱内发现了孩子尸体。
在殡仪馆中,王先生和妻子发现,儿子身体上有多处伤痕。
根据王先生发布的微博,儿子是被以极恶劣的手段虐杀。
当地昨夜发布的通报称,2021年2月17日陕西勉县勉阳街道某社区男童王某失踪后,勉县公安局立即组织警力全力调查搜寻,于3月4日16时35分在该街道同社区杨某住处发现王某尸体。认定系一起刑事案件,确定杨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受刑事处罚吗? 应该,年龄不是免罪的借口 还是应以帮扶教育为主 其他,欢迎在留言区留下您的看法 提交
凶手难以被追究刑责
未成年人作案的案例,近年来多次见诸报端。由于案犯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都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趋势,以及舆论的强烈呼声,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获得了通过。其中的一个修改便是: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
该法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杨某能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
遗憾的是,杨某作案的时间是2月17日,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还没有实施,根据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杨某的行为,需适用案发时的刑法规定。
而根据旧刑法规定,杨某还未达到14岁的刑事责任年龄,因此将很难被追责,极有可能由政府收容教养。
凶手家属涉嫌犯罪
网友对该案的另一个质疑是:在杨某故意杀人后藏尸长达15天的过程中,其外祖父母是否有帮助藏尸、帮助杨某逃避司法机关侦查的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这些行为属实,杨某的家属很可能涉嫌窝藏罪。
而对受害者一方来说,虽然无法让杨某获得刑事处罚,但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杨某一家进行赔偿。
当地通报显示,目前,案件办理和善后事宜仍在进行之中。由于案件被害人和作案人均系未成年人,对案件相关信息依法不予公开。
刑法强调事后惩罚,而避免悲剧,更要预防在先。从教育缺位到情感缺失,从家庭失责到学校失教,任何一个成长环节的断开,都有可能导致一个未成年“恶魔”的诞生。
因此,全社会各个链条都要发力,留意他们的行为习惯、精神观念、心理状态,加强学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教育,避免悲剧一再发生。
【记者】尚黎阳
【出品】南方法治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