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茂南区消委会以竭诚服务为宗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年来,共受理、转办消费者投诉举报5649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13万元。
去年,茂南区消委会所受理的投诉举报件均按辖区或案情大小转各个市场监督管理所或各执法大队办理,如期转办率和如期办结率均为100%。
●其中,如期办结茂名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转办的投诉举报4162宗,如期办结全国12315平台转办的投诉举报1467宗,累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9.62万元。
●消委会直接处理消费者上门投诉20宗,如期成功调解20宗,如期调解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1万元。
●接受来电、来访、咨询等共6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许多群众亟待解决的各类消费问题。
除此之外,茂南区消委会还切实加强消费维权宣传,围绕年主题开展3·15宣传咨询教育活动、开展诚信经营承诺活动和放心消费教育活动等,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维权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因此,去年茂南区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受到了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通报表扬。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在消费中,你有被“坑”过吗?
点餐要扫码、注册、授权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
短视频诱惑入局
健身房靠空头承诺卖卡
酒店住宿文娱票务低价预售玩噱头
......
这些套路你可要当心了!
点餐要扫码、注册、授权
消费者该如何避免泄露隐私
扫码点餐刚兴起的时候,被不少店家当成提升点餐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有效方式,只要一扫码就能看菜单,每个菜都配有详细的说明和图片,不接触就能点餐、结账等等,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
但现在,人们发现扫码点餐有点“变味儿”了。经常中午在外用餐的白领于女士表示,原来一扫码就能直接点餐了,但是现在每次扫完码还要关注公众号、输入手机号、注册会员等,要填很多东西。“有时候店里网不好还得重新填,半天都吃不上饭。”
王先生也对扫码点餐有想法,尤其是有些饭店只提供扫码点餐,他说:
“有一次我跟家里老人出去吃饭,老人视力不好就想看看菜单,这个扫码形式他也玩不转,但是店里没有菜单。我感觉饭店可以扫码点餐,但不能只能扫码点餐吧。”
△记者走访的餐厅大多数都支持扫码点餐
加盟连锁餐厅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出于集团统一管理的需要,是一个统一的营销体系。
“你开个小店当然不需要会员信息,搭建一套体系也挺贵的,没什么意义。但你加盟连锁店都有统一的营销体系,根据顾客的消费习惯做大数据分析,把大家喜欢点的餐点排在前面,对我们餐厅也有指导意义。让人关注了或者注册会员了就送点菜品、优惠券,这样顾客心里也舒服。 ”
△商家可以通过后台向消费者推送营销信息
消费者普遍表示理解
但对过度索要个人信息感到担忧
记者采访发现,消费者普遍对餐厅使用扫码点餐表示理解,但过度索要个人信息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和担忧。
一家餐饮系统提供商告诉记者,扫码之后的流程,餐厅自行设置,他们只是服务的提供者,并没有强行要求商家设置这些步骤。
供应商乔先生:“我们是有一个后台程序的,你可以通过后台来进行相应操作,比如关注公众号点餐或者直接点餐都是可以的,自己可以选择设置要不要注册会员,这些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置。你可以发营销活动,比如每天用公众号给会员推送,看他们要不要参加。”
△点餐服务的后台可以查看会员信息
专家:只提供单一点餐方式
侵犯消费者自由选择权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现在商家通过扫码点餐搜集信息的做法是一种过度索权的行为,只提供单一点餐方式,一定意义上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这个索权既包括过度的采集,也包括超出了合法性、必要性、正当性的使用。
因为点餐的话,直接点菜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收集到底谁在点餐,也没有必要注册会员,这是一个利用点餐作为借口进行过度索权的行为,本身也侵犯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甚至有一些商家会通过这些信息给消费者发精准的广告。
《民法典》也有规定,我们每个人都有安宁的权利,拒收广告也是我们的权利。”
朱巍介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经提交审议,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是不得以消费者拒绝提交信息而拒绝提供服务,还提到了最小伤害原则和比例原则,商家只能对消费者索取其提供服务范围内的个人信息。
朱巍建议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贪图一时的优惠而随意提供。
“不要随便去关注一些公众号、小程序或者服务号,这里面经常出现一种营销方式,在你关注注册之后,会省几块钱或者给你发一个红包,收到红包就需要提取到银行卡里,为了几毛钱去填银行卡信息,把账号密码都输进去,风险非常高。现在几乎所有服务都有相关的注销程序,也要注意谨防在注销的时候被过度索权。目前国家也在清理这种过度索权的类型,大家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直播带货真的价廉物美?
送的400元赠品只值9块9
多名消费者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称,2020年10月21日,通过某网红直播间购买某公司销售的24小时定制无瑕粉底液,直播时承诺购买该产品会赠送价值400元花火底妆刷,但收到的是价值9.9元普通粉刷,认为与承诺不符。
市消保委第一时间约谈该公司,该公司表示在直播销售过程中因花火底妆刷库存不足,中途改赠双头底妆刷。经调解,该公司通过补寄花火底妆刷、更换其他型号化妆刷、补偿消费者金额等方式解决了纠纷。
温馨提示:一是选择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平台,仔细查看作为销售方的入驻平台商家的公示信息;二是不要盲目相信主播的宣传承诺,避免冲动消费,有疑虑及时在直播间提出;三是及时截图保存商家公示信息、宣传承诺、聊天记录、购物记录等,发生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或消保委投诉维权。
短视频诱惑入局
19.9元的体验最后却花费2万多
2020年12月,小李、小景两名大学生投诉反映,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看到“艳域东方古装摄影”19.9元的体验活动,实际报名后,影楼工作人员设置重重套路,不断诱导升级服务,甚至亲自操作为她们办理贷款,累计服务费用高达2万余元。
还有年轻的家长反映,一些短视频平台投放了很多在线教育机构的广告,这些广告大多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的辅导,价格很低,宣称低价辅导是培训机构送给家长们的福利。后来发现,网上低价课程就是一个先导宣传课,课程质量根本就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想办法让家长“续报”才是目的。为了吸引 “续报”, 一些在线教育机构采取积分换礼物的“激励法”,主讲教师每次课上都会强调,积满积分才能拿到礼物,实际上,完成低价课,积分根本不够,必须续报才能积满。
温馨提示:相关短视频平台应从严审核广告入驻商家,并设置便捷的消费者反馈通道来定期清理不法商家。消费者对于低价销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身消费能力理性消费,对于商家事后诱导、套路消费的情况,及时向消保委或行政部门反映。
健身房靠空头承诺卖卡
说好的“游泳池”竟是空中楼阁
有健身公司前期售卡时向消费者作出“游泳池即将开放”等承诺诱导消费者办卡,事后却拒不兑现。当消费者要求退款时,要么拖延退款,要么拒不退款,甚至佯装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姿态,向消费者承诺退款,而后就“玩失踪”。
还有消费者在健身中心购买单店会员后,被游说购买数次私教课,后因原来对应授课教练辞职,健身房虽然口头说要更换专业的固定教练完成后续课时,但实际上每次上课都说指定教练有事,频繁更换新教练,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温馨提示:谨慎选择未实际经营的健身场所,务必查看健身机构证照是否齐全有效,并签署《会员示范合同》并将口头宣传和承诺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明确。
酒店、门票低价预售看似划算
实则预约难、退款难
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低价购买酒店住宿或文娱票务产品,消费者购买后,需要提前预约方可使用。然而,一些消费者会遭遇多次预约不成功、申请退款受阻的情况。
有消费者反映说,去年通过彩贝壳购买了一家酒店套餐两份,原打算暑期用,看到8月份都是不能预约的状态,于是预约了9月5日,但酒店发短信拒绝了预约申请,并没有说明理由。之后彩贝壳上可选的时间改变为26日可定,但预约仍被拒绝。另外,有消费者说他预约7月25日入住某酒店时,彩贝壳提示当天该房型已定满。虽然对方同意退款,但表示得两个半月之后才能到账。
温馨提示:消费者应注意购买预售类产品可能会出现预约不上或退款难的情况。同时,相关企业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销售数量、实际可供预约数量、预约动态等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还应更改服务规则及条款,保障消费者合理的退款权利。
看了上面这么多案例
小编最后提醒:
大家在消费时
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切勿冲动消费
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冷静收集证据
及时向消保委或有关部门
投诉维权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