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香猪:生态养殖,风味独特|佛味鲜生⑫

南方+ 记者

草香猪:生态养殖,风味独特|佛味鲜生

(手机横屏,观看高清视频)

草香猪以青绿饲料为食,因皮薄肉嫩,肥而不腻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由广东英农集团饲养的草香猪,采用独特的草本喂养方式,肉质鲜美、不仅食用时更易吸收,也更营养健康。

远远看去,英农生猪养殖基地就坐落在青山绿水间。一排上下两层的现代养殖场,三面环山,周围成片的狼尾草郁郁葱葱,一改人们往常对于猪圈“脏、乱、差”的印象。

总部位于顺德的广东英农集团,在清远英德建立了年出栏量2万多头的现代化养殖外延基地,并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猪-沼-草”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英农所建的猪舍采用上下两层、半开放结构。猪住在上层,而在下层,猪的排泄物,一部分会被收集起来做有机肥,另一部分则流入到20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里发酵,产生的沼气会被再次输回到猪舍里,起到供暖的作用。同时,经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变成的沼液,又可用于灌溉牧草,如此形成一种闭环的生态循环模式。

英农草香猪所食饲料,为使用狼尾草科学配制的健康猪料。在这样的饲料配方下成长的英农草香猪,瘦肉占全猪60%左右,肉呈明显的大理石纹,粗纤维含量低,脂肪含量适中,口感瘦而不柴、细嫩、香醇。经测定,英农的草香猪肉氨基酸、谷氨酸、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都明显高于普通猪肉,但胆固醇含量则远低于普通猪肉。在食用时,不仅更营养健康,而且人体更易吸收。

在饲养方式上,英农草香猪采用智能电子饲喂站系统和循环环保养殖系统,实现了零污染、全封闭式的养殖流程管理。这个专门为生猪繁育构建起的安全可控的动态系统,加上长达八个月的自然养殖周期,造就了英农草香猪独特的风味基础。

饲养周期达到8个月标准,草香猪就可以出栏了。但在对猪肉进行分割前,还必须经过排酸这个过程:新鲜的草香猪肉在进入分割车间前,会在0~4℃的环境下冻足24小时。排酸,不仅可以使肉质变得更加鲜嫩多汁,还可以在一定程素上起到抑制酶和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分割完成后,为延长猪肉的保鲜时间,还需要在包装内充入医用级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实验,气调包装的猪肉在冰箱冷藏下,可以保质7天不变味不变色。

最后,经过贴标签、整齐打包,新鲜的草香猪肉由专门的冷链运输车辆送往各大商超、门店。

我国养猪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时期,人们群居而生,“拘兽以为畜”。2006年,考古学家在位于佛山市澜石河宕乡河南村旧墟的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便发现有猪的骨骼。

到了汉代,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使用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早期农书《记胜之出》便已记载有农户总结的养猪经验:“破以为瓠,其中白肤以养猪致肥”。不仅如此,当时更是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苑中三公,门下二卿,五门嚄嚄,但闻猪声”。

唐代经济繁荣,养猪业日趋兴旺,仅长安司农寺就足足有“官豕三千”,家养猪更是不计其数,据唐书《朝野合载》,洪州有人养猪致富,发了一笔横财,自此猪便得了个“乌金”的名号。

到宋代,养猪业进一步发展。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末年京都南薰门的赶猪场面:“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数十人驱逐,无有乱行者”,由此可见当时养猪业的繁盛。

元代,养殖户开始因地制宜,广辟饲料来源,王祯《农书》中有记述,江南水地多湖泊,则取萍藻及近水诸物饲猪,而北方陆地则种植马齿苋,以及薯、芋、菜叶等喂猪。

明清时期,得益于人们的长期精心饲养和经验总结,家猪的品种日益增多,而且各有特点。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生育、兖、徐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嘴短;生江南者,耳小,谓之江猪;生岭南者,白而极肥。”

如今,现代养猪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在我国乡村,目前由一家一户单独饲养的猪已逐渐减少,而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则正不断增加。

▼腊肠煲仔饭

▼西蓝花炒肉片

▼寻味指南

生产基地:广东英农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科苑三路6号旭日科技园C座2楼

联系方式:0757-29262999

购买渠道:

线上:英农生活买菜小程序、 英农天猫旗舰店

线下:英农自营生鲜连锁店

【撰文】冯颖妍

【制作】李嘉欣 杨馥铫

【摄影】戴嘉信


●点击寻觅更多佛山好味

粤菜师傅 佛味鲜生

编辑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