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下称《浪姐1》)开播的热度有多炸,《浪姐2》开播的压力就有多大。这一点,观众知道,节目组更是知道。所以,《浪姐2》在上线前就造势十足,抛出了多个热搜话题,再加上其他自带热搜体质的选手,《浪姐2》的播前热度其实很高。但正式开播后,节目的口碑和人气不如预期,虽偶有热搜,但人气和口碑相比《浪姐1》相差悬殊。截至目前,豆瓣上《浪姐2》的评分是5.4,打分人数只有1.5万,而《浪姐1》的评分是7.0,打分人数高达16万。这两季节目在口碑和人气上的差距,令人惋惜,也令人不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浪姐2》的全面flop?《浪姐2》和《浪姐1》,有哪些不同?如果还有第三季,《浪姐》应该在哪些地方重振旗鼓,破浪归来?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不妨好好思考一下。
文_Fiona
为什么这个赛制让人意难平?复杂难懂,人气为王
首秀看过《浪姐1》的观众再看《浪姐2》,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第二季的赛制有了很大的变化。《浪姐1》中姐姐们的初舞台是没得试音、没得彩排,直接来,唱跳一起,再由评委打分。到了《浪姐2》,初舞台依然是没得试音、没得彩排,直接来,但唱跳却分开了,唱和跳分别有60秒的时长来呈现。
其实这一季“浪姐”的阵容堪比“神仙打架”,在实力上并不比上一季差,但赛制的变化却让姐姐们很难扬长避短拿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表演,Vocal和Dance两项,一项60秒的展示时间,分开考核缺一不可,带来的后果就是除了容祖儿、弦子等几个唱跳俱佳的姐姐,其他人只要有一项垮掉,就会给观众留下“失误”的感觉,而占优势的项目,短短60秒也难以尽情发挥。最好的例子就是,观众还沉浸在那英“开口跪”的实力Vocal中不能自拔,60秒一过马上就进入了仿佛“作法现场”的舞蹈,笑点十足。
淘汰《浪姐2》在赛制上的改变还不止于此。初舞台过后,姐姐们被评委打完分后,排行榜出来了。根据排行榜的名次高低,姐姐们被分成“乘风守擂组”和“破浪挑战组”。前十五名进“守擂组”,后十五名进“挑战组”。之后的每轮公演中会淘汰五人,淘汰名额会在“挑战组”中产生;在每轮公演期间,“挑战组”和“守擂组”的人员可以变换,在“挑战组”排名靠前的人可以升入“守擂组”,在“守擂组”排名靠后的人需要降入“挑战组”;下一轮公演再循环这个顺序。这样的赛制对选手来说是更残酷的,因为可能有“挑战组”的人在赛季中没有被淘汰,但是如果一直没能变成“守擂组”,对个人来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白参加了这个节目;但如果在最后的公演中有“守擂组”的人被降到“挑战组”的话,那她几乎肯定会被淘汰。
这样的赛制相比第一季来说更严格了,也更看似公平了,因为每一个人都能有表现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变动的机会。但由于在每一个公演环节都会有变动,每一次都有新的排位变化,这样的赛制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是很绕很复杂的。而且在公演现场,姐姐们的表演全靠现场1000名“浪花”的打分,这样的结果就是这30位姐姐拼了老命进行训练,但结果却似乎和表演本身、十几天的努力排练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全凭公演现场的观众们当场投票决定。表演是很主观的东西,尤其是对于普通的现场观众而言,基本上是“外行看热闹”,再加上表演完之后有一个选手拉票环节,谁人气高,谁拉票时更能说到现场观众的心里去,就能拿到更多的票,不被淘汰。截至目前这两次公演下来,已经淘汰了两批人,第一次公演,淘汰了安又琪、董璇、李慧珍、刘烨、汤晶媚,第二次公演,淘汰了程莉莎、宣璐、左小青、阿兰、金巧巧。这两批姐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什么人气,但如果你说她们没实力,这肯定不能服众,不能说被淘汰的这十个姐姐都实力很强,但随便拎几个出来(阿兰、安又琪、宣璐),都比张柏芝强,但观众对张柏芝有情怀滤镜,她人气高,单凭这点,张柏芝基本上可以稳稳地走到最后。但对路人观众来说,这样的赛制也太令人意难平了。
为什么这么强大的阵容却没有预期火爆?神仙阵容,个性模糊
相比《浪姐1》,《浪姐2》的姐姐们在咖位和话题度上是更强大的,简直是神仙阵容。开播前,节目组公布了选手名单,光大咖前辈就有好几位,比如华语乐坛天后那英、资历很深的张柏芝、甜歌皇后杨钰莹、香港流行音乐天后容祖儿等等。节目开播前,李菲儿和黄晓明时隔多年同台这事就闹得沸沸扬扬,节目组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一波宣传,这功力,引同行羡慕。按照这种趋势,《浪姐2》虽然身负《浪姐1》珠玉在前的压力,但要想炸翻热搜,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果然,在节目开播第一期,热搜如约而至,“那英问张馨予李菲儿你俩谁啊”、“杜华说容祖儿长得像吴宣仪所以给高分”、“那英跳舞”等相关词条霸屏微博,在2021年开年几个大瓜之中,《浪姐2》的开播,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颜值担当张柏芝,凭借一首《星语心愿》带来满分的回忆杀,“孔雀公主”金巧巧的一首《天竺少女》也令许多网友秒回当年,变身大型情怀现场。除此之外,第一期还有几个造型有记忆点的姐姐,比如剪了利落短发的张馨予,令人眼前一亮。有这样的开场,《浪姐2》其实是令人期待的。
但之后几期,在对选手的特点挖掘和话题呈现上,节目组后续乏力,再也没能激起更多浪花,令人颇感遗憾。最近有一个热搜是关于那英的,词条是“那英我不是宁静”,内容是那英在《浪姐2》中被网友问到是不是拿了宁静的剧本,那英耿直回应并否认。其实不怪网友对那英有这样的疑惑,因为这两季的姐姐,在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上,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网友质疑节目组复制粘贴第一季姐姐们的人设,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节目组想否认网友的质疑,只需把第二季姐姐们的独特之处最大化呈现就行,但如今六期节目看下来,第二季姐姐们的个人特点不仅没得到呈现,就连对标第一季的个性都模糊了。在许多观众看来,这一季的姐姐们性格不够突出,自身话题度也不够高,观众记不住这些姐姐,节目的口碑和人气也自然难挽下滑之势。
为什么升级后的舞台却没有得到认同?选曲失误,缺乏记忆点
《浪姐1》虽然到后面高开低走了,令人惋惜,但说到舞台表现,大家还是能想起几个的,比如李斯丹妮王霏霏那组的《大碗宽面》,比如宁静那组的《兰花草》,比如张雨绮那组的《艾瑞巴蒂》。但到了《浪姐2》,如今赛程过半,却一个出圈的舞台作品都没有。
《浪姐2》的舞台不出彩,有人说是选曲编曲的问题。其实选曲不讨喜也没问题,可以通过编曲以及舞台呈现让整个歌曲出圈。但事实证明,节目组编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首次公演之后,节目的编曲问题遭到了群嘲。网友们吐槽《浪姐2》首次公演的开场如同走T台,姐姐们完全走了个过场,看不出音乐层面的编排。就连知名乐评人“耳帝”都不留情面,直言一公有些无趣,虽然舞台硬件升级了,但业务拉胯,缺乏共情。
那英王鸥组的《在这里请你随意》可惜了那英的好声音,陈梓童、江映蓉、蒋璐霞组的《现在不跳舞要干嘛》整体编曲平淡,《归零》这一组集合了容祖儿和阿兰两个实力派,但是编曲上并没有给两个人任何的发挥空间……选曲和编曲上的槽点,也把《浪姐2》的音乐总监刘卓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节目首期播出后刘卓就上了热搜,因为初舞台打分严格而备受关注,刘卓的真性情为他拉了很多好感,但这份好感在一公、二公的表演过后,却消失殆尽,原因是刘卓作为音乐总监,在选曲编曲上的专业能力遭到了网友们的广泛质疑。大家吐槽刘卓选歌难听,编曲不出彩,甚至有网友喊话节目组让他们把赵兆请回来,换掉刘卓。不知刘卓看到这些评论,心里作何感想。
《浪姐2》的舞台平淡,不出圈,当然不能只把锅扣在刘卓一人身上,但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刘卓对这一季姐姐们的个人特色把握不准,以至于在选曲编曲上犯下的失误,也确实难辞其咎。如今三公到来,节目组还邀请了曾黎、苏运莹、杨丞琳前来踢馆,杨丞琳唱跳俱佳,观众的期待又重新被点燃了。希望接下来的舞台,姐姐们能带来真正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作品,否则,这档难得的聚焦30+熟龄女性的选秀节目就真的要被观众忘记了。
圆桌派没有新鲜感之后,《浪姐》该怎么办?
尽管《浪姐2》的表现不如预期,但在一大波收割小鲜肉小鲜花的国内选秀节目中,它却是最独特的存在,也有着夯实的观众基础。对《浪姐》系列的观众来说,《浪姐2》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们如何看待《浪姐1》和《浪姐2》?《浪姐》系列还有必要做下去吗?对于这些问题,《浪姐》的观众给出了真诚的回复。
1.《浪姐2》你看了几集?它吸引你的地方是?
大北:第二季我每一集都在收看,包括加更。因为第一季我也完整地看下来了,觉得该节目的制作非常用心,例如文案、舞台设计等;另外本季也有那英等重量级明星加入,对我来说也有一定的吸引度,想知道节目还能有怎么样的新花样。
小娜:看到最新的一集(好像是第六集),吸引我的首先是姐姐们,因为很多姐姐都熟知,但是她们有些是演员的身份,有些是很久没出现在荧幕上的歌手,所以想看她们再次出现在综艺中是怎么样的。其次我是秀芬!很喜欢看选秀,不管是姐姐们,还是年轻的弟弟妹妹们,基本都会追,想看他们是怎么演绎歌曲,也很喜欢看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他们。最后,毕竟是综艺,总会有一些戏剧冲突,冲突谁不喜欢看呢,哈哈!
芬芬:看到了第三期(一公表演后)就没继续了,一开始是被新一季的姐姐阵容震惊了,请来那英、张柏芝、容祖儿、董洁、董璇等话题姐姐,很好奇她们在真人秀里的样子。以及黄晓明李菲儿的前男女友互动也在网上炒得很热……
2.对比《浪姐1》和《浪姐2》,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Roger:最大的感受为这季的制作更像是流水线赶工完成的。如果说《浪1》里除了舞台完美的公演效果,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姐姐们的个人魅力,那《浪2》里姐姐们的表现并不如观众们期望的那般突出。上一季中逆袭翻盘的成功例子在这季里很难找到对标的影子,相比之下好像都在各自的舒适圈里,能唱的不能跳,能跳的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水花。这季缺少《浪1》里蓝盈莹金晨这类跨界全能型选手,也少了孟佳王霏霏这种经过女团训练的专业型选手,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各自的优势不足以支撑女团的唱跳业务能力,也直接导致了一公舞台的表现平平,缺少上一季《大碗宽面》一样的火遍全网的爆款。另外这季的音乐编曲制作不如上季,上季的原声带我到现在都在循环播放。
小丸子:最大的感受是没那么有新鲜感了,第一季刚出来,都不敢相信那些姐姐们会参加这样的选秀,但是第二季有了第一季的高峰,就显得没那么突出了。而且第二季的歌都好难听!(音乐总监改编歌曲能走点心吗)还有一个是赛制好奇怪,不喜欢把姐姐们分成守擂组和破浪组。
多多:实话实说,太没滋没味了。第一季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有被王霏霏等流量不大的姐姐们的实力震撼到。第二季的姐姐们,实力有些也不错,但总体没什么逆袭和惊艳感,节目组的剪辑重点也有点放错,请来了一众大咖,但“就这?!”
3.你觉得这个节目还有必要继续做下去吗?
Roger:办下去还是有必要的,这档节目传递的价值观的确鼓舞到很多普通人,让很多人看到了30+女性的美好和更多可能性。让每一个努力的人物都直白鲜活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大家明白并不是成为女明星就可以衣食光鲜无忧无虑,她们也有着不惧年龄不断追求的梦想。但正是因为它有这股原生积极的力量,所以希望不要被《浪1》的成功而过度商业化,正如前面所说,这季明显是被“拔苗助长”了,整个节目有了投机翻红与洗白的味道。还是希望这个节目能成为一个经典的IP,但需要整个制作的打造和沉淀。正如《无价之姐》里唱过:做自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小娜:其实我看到现在,觉得好迷茫,不知道节目组的初心还在不在。以前会宣扬女性独立的那些精神,文案写得也很棒,感觉是有在用心做节目。但现在节目画风完全变了,很逗比的,就有点像在迎合观众这样子。然后姐姐们表演就是唱唱跳跳,那这样和那些年轻孩子们的选秀有什么区别呢?更何况那些弟弟妹妹们是真的带着梦想而来,姐姐们更多的是为了赚钱吧。来这里翻红赚钱没有错,我觉得她们来这里的目的也许都不是为了成团,而是通过这样一种途径重新吸引大众的目光。可如果节目没了内核,没了要传递的精神,这个节目迟早会糊。
多多:如果不好好打磨一下,真的没必要继续了。第一季即封神,后面想超越也不容易,就拿出更大诚意来吧。而且,第一季成团组合后,又如何呢?也没好好售后,粉丝费尽心思打投出了啥……姐姐们感觉也真的只是来“玩一把”,连限定团最基本的样子都没有,就更别说团魂了。
结语《浪姐》遇浪,众人盼归?
跟其他很多选秀节目一样,《浪姐》也是第一季即巅峰,而且是国民级的巅峰。所以《浪姐2》的筹备与开播都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完全照着第一季的样子来做,创意不够,新鲜度不够,势必会引来观众的群嘲。既然如此,不如来一番创新,从赛制到嘉宾到舞台,都来个彻底的改变,看能否走出一条惊喜之路。想必《浪姐2》的节目组当初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大刀阔斧地对节目进行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般改造。但可惜,创新之后的节目不给力,观众普遍反映第二季没第一季好看,第二季的姐姐们也没几个翻红的,《浪姐2》在口碑和人气上都比《浪姐1》低了一大截,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
具体原因我们分析过了,赛制太复杂,姐姐们个性不突出,选曲编曲失误等原因令《浪姐2》不够惊艳。如果还有第三季,希望节目组可以认真反思,把这些雷都一一避开,还给观众一个好看、耐看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是的,我们依然期待《浪姐》,虽然第二季它的表现不够好,但在大量同质化的选秀节目中,《浪姐》依然是最独特、最清流的那个。三十而骊,乘风破浪,30+的女性,只要敢于突破自我,人生依然具备无限的可能,多么励志又振奋人心的初心和主题。综艺节目是人们内心的投射,观众对“女性”、对“年龄”、对“自我”的思考和追求,催生了《浪姐》,也捧红了《浪姐》,如今这档节目遭遇滑铁卢,节目组不妨利用这个机会重新思考一下观众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想看的是什么。姐姐们的乘风破浪我们已经看到了,但节目的乘风破浪,我们尚未看到,大家何不再多给些耐心和时间,期待一下这档国民级综艺的破浪归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