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丰顺人把“榛”字读作“qin”,黄金镇人们至今还在这么用,但是现代汉语里面“榛”字只发“zhen”音了。说远古,是因为这种糖在当地已经甜了500多年了!黄金“榛糖”,准确的说应该是“橙糖”,也叫黄金“情糖”,是丰顺一带最有名的甜食品佐料。它由橙果配白糖经过精加工制作而成,外表晶莹透明,味道清甜可口,还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名闻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2015年,黄金橙(榛)糖制作技艺被列入丰顺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典故
黄金橙糖有500多年的历史。丰顺县黄金镇地处亚热带粤东区域,这一带生长的橙树,经过阳光雨露的滋润哺育,结出的橙子硕大、结实,味道独特。由黄金橙制作出来的黄金橙糖一样出名,其故事更是情意缠绵,传扬至今。
相传,明朝武宗年间(1510年前后),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年幼子女从中原南迁到现在的黄金镇定居,开始引种橙果。不久,丈夫被邻村一个貌美寡妇勾引,丢下妻儿跟人私奔。少妇天天以泪洗面,夜夜守在门口,盼郎归家团圆。
一天晚上,一头受伤正被猎人追赶的小黄猄跑来家门口,泪眼汪汪像是在哀求少妇。少妇见状,急忙把小黄猄抱进屋里,悉心照料。一个月后,小黄猄伤势痊愈,依依不舍地和少妇告别了。
约半年以后,少妇正在园子里收摘橙果,小黄猄又突然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道姑。道姑为报答少妇救小黄猄之恩,特意传授了制作橙糖的方法,同时还告诉少妇,两天后其夫会回家看孩子,并拿出一个桃子,低声嘱咐少妇……话刚说完,道姑和小黄猄都不见了。少妇这才知道自己遇上神仙,赶紧磕头谢恩。第三天,丈夫果然回来了,少妇拿出道姑留下的桃子给丈夫吃。丈夫不知是计,几口便把桃子吃了。一会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丈夫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少妇按照道姑吩咐,拿出橙糖让丈夫服下,霎时肚痛停止。少妇把遇上道姑的事原原本本地向丈夫说了一遍,丈夫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连忙跪地不停地忏悔,祈求妻子宽恕。少妇原谅了丈夫的过错。
从此,这家人以制作橙糖为生,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地人为纪念道姑和小黄猄的恩情,把地名改为“黄猄”,后来再改成“黄金”。
因当地方言“橙”与“情”音近,人们把“橙糖”叫作“情糖”。如今,每逢男女结婚喜庆日子,人们便会在一对新人吃的汤圆中加少许橙糖,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橙糖和情糖的叫法,也留存下来。
橙糖是用橙果配白砂糖经过精加工发酵制作而成,外表晶莹透明,味道清甜可口,有着柠檬和柑橘的清爽,又有桂味的植物花香,特别适合甜品的制作和甜汤的调配,还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在丰顺县和邻近的潮州地区,很多糕点都有这种独特的香气,比如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留隍云片糕”。
制作橙糖的橙果,是黄金当地特有的物种,这种橙树,经过阳光雨露的滋润哺育,结出的橙子硕大、结实,味道独特。黄金橙,常绿乔木,叶卵形,果实圆球形,果皮绿色、有香气,果汁味酸,无法当水果直接吃,聪明的黄金人,把它制成了甜美的调味品。
黄金橙糖是这样做成的
1、每年立秋后,取成熟的橙果的橙皮,去掉橙肉。
2、按一定比例,把橙皮、白砂糖和泉水搅拌并磨碎,倒入经过清洗、消毒的大水缸,橙皮与白糖的比例为150克:500克。
3、把大水缸置于阳光下暴晒,期间要根据天气气温的变化,不时适量添加白糖搅拌均匀,这个暴晒发酵的时间约需二个月。
4、发酵二个月后,橙糖呈咖啡色,特殊的香甜气味弥漫开来,橙糖也就做成了。
黄金橙糖的甜味非常独特,是一种很容易被人记住的味道,在不嗜甜的客家地区,是为数不多的本土甜品的味道符号,人们在一碗客家糯米汤圆、一碗生姜番薯汤、一根猪肠糕和一块黄金玉香糕里,都能吃出一股隐隐约约的清甜滋味,那就是已经500岁的橙糖幻化出的美好。
编辑:sh'
审稿:从松口出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