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丨姐妹两度落泪,未完的菠萝“二人传”

南方+ 记者

采写背后的故事。

《广东菠萝大女主“二人传”》刊出后,我们将报纸装入信封,分别给菠萝姐妹寄去。(全文请戳:特稿 | 广东菠萝大女主“二人传”)再次翻看菠萝姐妹的合影,背后云层压下来,天空一分为二,橙色弥散,两位女主角笑容满面,与此时的菠萝的海格外和谐。两位菠萝大女主的合影

两位菠萝大女主的合影

“一人传”与“二人传”

这趟采访,我们几乎跑遍了徐闻县每个有代表性的地点。采访团队成员2019年曾到徐闻采访达一月之久,因2018年菠萝出现严重卖难。

这两年,因为全程参与广东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南方农村报一批记者对徐闻菠萝产业认识更深。今年春节后营销行动展开,2月底开始,徐闻菠萝连续冲上热搜。

徐闻县人口78万,其中菠萝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约为14.6万人。有人祖孙三代种菠萝,有人毕业返乡投身菠萝事业,有人还在菠萝价格战中辗转,其中不乏女性从业者。在徐闻这个热带小县城,人们世世代代扎根于此,祖祖辈辈心系菠萝。

菠萝地里正在工作的果农

菠萝地里正在工作的果农

菠萝姐姐吴建连、菠萝妹妹王小颖,她们不但是记者的“熟人”,也是众多媒体笔下的主角。正逢销季,各方在力推“菠萝妹妹”IP,我们决定由一人故事变成二人故事,延长故事的时间轴。将两位精英女性的经历串联起来的,是改革开放后徐闻县菠萝产业这根“线”。恰逢三八节,“讲她们两人的故事,讲女性的故事,讲产业的故事,讲时代的故事”,就这样定了。

找案例、读资料、攒素材,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功夫。因为我们想要尝试一种,抛弃了主观印象的全新视角。带客商去田里参观、打电话协调业务、打通菠萝销售渠道、在田里直播……千千万万的菠萝产业背后的人,可能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我们打算从这些生活工作中的常态出发,让大家看到徐闻人的真实生活。

究竟为何,菠萝姐姐有底气、有实力“指点行业”,菠萝妹妹有朝气、有活力“指尖出圈”?她们的今天与个体,或者与机遇有何关系?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具有怎样的共同点、闪光点?这两朵时代的浪花背后,是乡村振兴的画卷,徐闻这片红土地孕育出的宝藏,仍待被发掘。吴建连检查菠萝品质,快门落下时,她刚好看向镜头

吴建连检查菠萝品质,快门落下时,她刚好看向镜头

“风光人”与普通人

近期徐闻菠萝大热,身为产业大IP,菠萝姐妹的档期也被密集的官宣活动,以及闻讯前来的各家媒体约得满满当当。同时,我们也被告知,由于不确定性,为期约两天半的采访拍摄时间随时有被“腰斩”的可能。加上多变的天气情况,能否如期完成采访制作,我们忧心忡忡。

见到了菠萝妹妹王小颖时,她刚刚结束与某电视台一上午的外拍工作,匆匆饭后,就又投入到了我方的拍摄作业中。王小颖总能瞬间进入拍摄状态,对于摄影师提出的要求与想法,她总能立马给出恰当的回应。而在镜头下,她又总是最能活跃现场气氛的那个,吐槽搞怪,说学逗唱,人群中,回响着她清脆的声音。王小颖在菠萝地中,笑容灿烂

王小颖在菠萝地中,笑容灿烂

而另一边,菠萝姐吴建连的电话总是接连不断。只要镜头没有对准她,她的手机总会举在耳旁。接电话时,吴建连时而家乡话,时而普通话,不厌其烦地回答着电话那头的问题,放下电话后,她又马上恢复了一贯的笑容。

夜幕降临,外拍结束。王小颖却主动提出继续拍摄室内访谈内容。为的是尽早完成拍摄,避免因临时行程安排变更影响进度。尽管王小颖总把“我不累”“我可以的”挂在嘴边,但我们分明从她的神态中看到了疲倦。从早到晚近10个小时风吹日晒的外拍作业,而如果还要继续棚拍,恐怕至少要到凌晨才能收工。综合考虑后,为不影响次日的拍摄状态,我们还是说服了王小颖。

菠萝姐的故事实在太多,她始终面带微笑,对所有的问题耐心讲述,绘声绘色。而在为期数日的拍摄行程里,她像习惯于照顾人的大姐,我们在吴建连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暖,而非强势。

吴建连与记者亲切地交谈

吴建连与记者亲切地交谈

吴建连创办的加工厂就在龙门村村委大楼的不远处,偌大的厂房在一栋栋村屋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厂房院内,有看起来刚搭建不久的生产线,也有明显上了年头的老设备。采访期间,记者来到同样位于曲界镇的中国菠萝电商产业直供基地,现代化的分选设备,墙上挂着地标牌匾,室内随处可见菠萝元素。而最具科技气息的,还数基地内的中国菠萝产销大数据墙,菠萝行情、采购信息、销售汇总......实时更新的各类数据时刻在屏幕上跳动着。

中国菠萝产销对接大数据墙

中国菠萝产销对接大数据墙

在访谈中,吴建连说她其实是个很爱哭的人。小时候吃地瓜饭吃怕了会哭,年轻时做代办收果得不到农民信任会哭,创业时外出被黑势力欺负会哭,如今看到他人遭遇不幸仍然会哭。“太会哭了。”吴建连苦笑着说,她一直有这么一个“缺点”。我们转念一想,或许这样,才符合菠萝姐的人设。正是源于这份同理心,她能体会农民的产疾苦,所以无论对谁,她都“能帮就帮”。

王小颖最不能提及的是她的家人。讲起儿时的经历,谈及父母曾经的劳苦,王小颖的眼中立刻泛起泪光,脸庞涨得通红,访谈因此中断。背井离乡,只身闯荡,她的父母其实并不支持。“他们可能想我停留在朝九晚五的小城生活状态里。”王小颖叹了叹气,显得有些无奈,坦言“压力很大。”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IP,但听到亲戚朋友向他们说起“菠萝妹妹”的风光事,“他们也会很开心”。

菠萝妹妹王小颖接受采访现场

菠萝妹妹王小颖接受采访现场

有技法与无技法

高端的食材往往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在我们看来,菠萝姐妹的人生故事足够精彩,因此,在稿件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特稿的文体,白描式的平实叙述。名人的故事总是光鲜,普通人的生活却往往充满荆棘,菠萝姐妹成长和创业经历去除“名人”的光环后,也是普通人的故事。

正如王小颖在采访中所说的,“回到家里,我还是爸妈的孩子。”在王小颖心中,父母的反对与认可,成为了她心中的软肋与铠甲。因为有了铠甲,她才是那个她自认为要强、独立、思想自由的自己;也因为有了软肋,父母、家乡、菠萝......才是她内心中深深的牵挂。包括她与父母的爱,不能完全相互理解但永远守望,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特别是最后的提问,“你觉得十年之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简单的提问,却让人动容,顿生感触。

王小颖和母亲的合影

王小颖和母亲的合影

写稿对于报社记者而言,是老本行,而做出一条同样精彩的视频,则充满了挑战。经过讨论,我们最终采用了同题问答的形式,全片没有旁白,也没有访谈人的出现,只有两位女主的自述。在同题问答的引导下,两位女主仿佛进行了一轮时空对话,将其人生与菠萝的故事娓娓道来,两段人生也因为“菠萝”最终相遇,产生交集。

视频录制进行时

视频录制进行时

为让成片拥有更多的纪实元素,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蹲点跟拍。菠萝地、合作社、加工厂、直播间......为了展现女主相知到相遇的情景,曾考虑采用一种综艺式的见面碰撞,安排田头相遇的场景。经过讨论,片子最终决定以开放式的结局收尾,并以二人共同参与徐闻菠萝高铁专列进京活动的新闻场景,引发观众对二人未来的无限想象。

特稿+视频短片+评论,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构成了对菠萝姐妹人物故事的完整演绎。我们认为,还原本味的纪实,人物本身的真实,是受众认可的原因。更深的体会是,乡村振兴的故事首先感动了作为记录者的我们。

推文发出后,王小颖告诉记者:“看哭了。”

原文与评论

特稿 | 广东菠萝大女主“二人传”

热评 | 菠萝姐妹“二人传”:斑斓时代造就生动个体

菠萝姐妹:乡村人才振兴的醒目IP|徐闻菠萝12221行动点评③

1

【统筹】麦倩明 

【采写】高永彬 赵启旭

【制作】谢伙荣

编辑 叶香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