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眼|深国资148亿元牵手苏宁易购,控制权变了吗?最新公告来了

南方+ 记者

今年2月28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称引入国有战略投资: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将23%的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给深圳国资国企深国际和鲲鹏资本,共作价148.17亿元。

一时间,市场热议四起。而有关“此次深圳国资‘出手’用意”,“苏宁易购的未来走向及决策权安排”等话题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3月12日下午,苏宁易购再度发布三份公告回应关注,某种程度上对上述疑问给出回应。

股份转让后,公司将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其中,苏宁易购在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中表示,根据深国际、鲲鹏资本的工商登记信息及穿透至最终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等其他信息推定 ,深国际、鲲鹏资本之间不存在一致行动的情形 。

公告还表示,张近东已与苏宁电器集团于2021年3月11日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本次股份转让后,苏宁易购持股 5%以上股东分别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宝中国”)、鲲鹏资本、深国际,前述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 21.83%、19.99%、15%和 8%。除前述股东外,公司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5%, 公司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的股东。

这也意味着,本次股份转让后,公司前五大股东中任一股东均无法控制苏宁易购股东大会。

深国际城市综合物流港已覆盖全国28个城市。

深国际城市综合物流港已覆盖全国28个城市。

深国资或成对苏宁易购发展具有最大影响力一方

尽管深国际与鲲鹏资本不是一致行动人,让市场对苏宁易购实控人问题产生争议,但在对深圳国资有长期了解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看来,深国际与鲲鹏资本两个公司均作为深圳国资控股企业,若潜在收购做实,则深圳国资将成为对苏宁易购未来发展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一方。

“从与苏宁易购这次交易中设计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本身来看,深圳国资出资比例和方式保证了灵活性和自由度,体现了投资和资本运作的专业性。这种设计安排,不论潜在收购成功与否,都对深圳国资及旗下企业有益。”

另据深国际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深国际是一家以物流、交通为主业的香港上市公司,拟以产业投资人身份战略入股苏宁易购,是一个基于企业发展目标的高度市场化考量,看重的是彼此在物流基础设施开放运营领域的协同性,以及期待引入苏宁易购的商流,促进深国际延伸物流服务环节、提高增值收益,进而实现从物流基础设施综合运营服务商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

该人士透露,双方目前签署的是《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深国际正在筹备尽调相关工作,并将在协议约定时间内依据尽调结果作出决策。该潜在收购须待签订最终协议后方可作实。

近年来,深国际积极布局智慧仓储

近年来,深国际积极布局智慧仓储

市场从商业和资本逻辑上看好这次交易

而在资深分析师中大咨询高级合伙人唐梦看来,市场更愿意从商业和资本的逻辑去看待这场潜在交易。

唐梦分析到,深国际主营业务与苏宁的仓储物流资源有巨大的潜在协同性,同时苏宁的商流对深国际的传统基础设施业务也是有效地补充和扩大;鲲鹏资本也并非只是资金提供方,从其披露的信息和过往投资案例来看,其旗下基金也参与投资过多个商贸、科技、物流、电商等项目。

”这两家深圳国企与苏宁易购的业务协同性和赋能逻辑是有落地可能性的。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促成这笔潜在交易也有很强的逻辑。”

唐梦表示,一直以来珠三角是中国制造业基地,但在零售、电商行业的布局和影响力明显弱于长三角。去年10月,深圳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今年2月26日,全球第二大零售商Costco宣布在深圳建立华南总部,2月28日深国际、鲲鹏资本与苏宁易购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把这一串事件联系起来看,其用意和商业逻辑非常明显。

苏宁易购引入到战投方深国际为深圳国资物流产业整合平台

苏宁易购引入到战投方深国际为深圳国资物流产业整合平台

双星闪耀:深圳国资全力示范”国进民进“

上述之外,唐梦还表示,从深圳国资过往的投资案例来看,两家深圳国企与苏宁易购潜在交易若能达成,会首先保持现有核心经营管理团队的稳定并保障其能在其股东问题得以解决后激发经营动力。

翻阅资料不难发现,近年来“深圳国资系”在资本江湖上可谓四处出击。

4个月前,深圳国资委果断“接盘”华为荣耀,给进退维谷的华为带来了宝贵现金弹药。

半年前,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拿出250亿元从山东高速手里接过了恒大地产的5.8797%股权。

这笔钱,在恒大1300亿元战投中占了近五分之一。

还有当年的宝万之争,深铁集团动用数百亿元,最终结束了那场恩怨。

近两年,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圳国资国企更是着重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出硬招、出实招,牵头落实深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中的3个,组建运营1000亿元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决策支持309家民营企业540亿元,完成和推进担保发债936亿元,撬动银行信贷超54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557家,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国资国企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力度免租降费措施,累计免租降费20.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3万家。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巴士集团、深农集团、深高速等企业实行气费7折、工商企业水价9折、充电服务费减半、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等系列降费政策。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担保费实行5折优惠,国信证券主承销了169亿元“疫情防控债”,以国资国企的担当作为,让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实实在在感受到关心与温暖。

可以说,在各界还在纠结到底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时候,深圳国资系用行动证实,国进并非就一定会吞食民间的利益,而是走出一条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双星闪耀”的可能。

【记者】杜艳

编辑 史青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