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迎接建党百年 | 3月,我们一起来学雷锋做志愿

东莞沙田
+ 订阅

3月5日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以及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身边的雷锋,一起学雷锋,做志愿,传承雷锋精神,迎接建党百年。

学雷锋   做志愿

杨文平,东莞市沙田阳光志愿服务队队长,4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323小时。先后参与组建了“寒暑假志愿服务团队”、“中围村长者膳食饭堂”送餐志愿服务队、沙田镇第一小学家长志愿服务队、沙田镇第二小学家长志愿服务队、沙田鹏远学校家长志愿服务队、沙田瑞风实验学校家长志愿服务队及沙田医院导诊服务队,策划组织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场,成功引导了身边1000多名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中,荣获沙田镇优秀志愿者、东莞市优秀环保志愿者等称号。

日常生活中,杨文平是一名“手机控”,队友们曾笑他是24小时都在线的“杨老师”、I志愿系统的“杨客服”,时刻在线为志愿者们解答志愿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社区里,还有不少市民叫他“杨社工”,而他每次都会不厌其烦跟跟大家解释:我不是社工,我只是喜欢做志愿,我是一名“志愿者”。2020年7月,杨文平申请成立了以“志愿者引领志愿者”发展模式的东莞市沙田阳光志愿服务队,至2020年度本服务队累计贡献4000多志愿服务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杨文平说,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志愿梦:那就是实现全民志愿!因为,如果每一个人都学雷锋,乐于奉献,我们的生活幸福感将更强。现在,他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着他的志愿团队一步步地去实现他的志愿梦,实现大家的志愿梦!

要做“五星志愿者”的退休花甲老人

王玉梅,2013年开始参与志愿服务。退休后,带着一颗炽热的志愿之心随家人来到沙田定居。2018年加入沙田志愿者协会,继续踏上自己的志愿服务道路,开始奔走于东莞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中,先后加入了沙田志愿者协会、沙田巾帼志愿服务队、东莞市沙田镇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让爱回家沙田服务队、东莞市沙田阳光志愿服务队、东莞好人志愿服务队等,把“志愿活动”作为退休后的正业,是各服务组织中的优秀志愿者骨干,3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222小时,荣获东莞市千百名“优秀环保志愿者”、沙田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作为一名年过半百的老人,她曾参加火车站、地铁站维持秩序,帮助乘客搬运行李;2019年厚街镇马拉松比赛后勤志愿者,与着一群“小年轻”们一同在会场服务一整天;2019年洪梅镇花灯节,连续2天穿着一次性雨衣坚守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还帮助流浪者找回亲人,与家人团聚等等。

最近王阿姨参加最多的是沙田“关爱长者,爱心送餐”活动和“老人识字”学堂,只要有空,就一定带着老伴和孙女一起参加活动。虽然听不懂粤语,也还不会说粤语,但王阿姨的笑容总是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前,王阿姨时常跟志愿者说:我是一名退休老人,我更明白那一代人的艰辛。我要做“广东五星志愿者”(广东五星志愿者服务时长1500小时),虽然退休了,但只要自己还能行走,就要参加更多的活动,回馈社会。

护河志愿路上永不止步的“最美民间河长”

罗亚军,沙田“河莞家”志愿服务队骨干,沙田镇民间河长,2020年获评东莞市“最美民间河长”,7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55小时。

2020年,当罗亚军从网上得知招聘"民间河长"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报名面试,并被聘为沙田镇民间河长。他自担任沙田民间河长以来,制定详细计划定期、定点对自己所负责的河流进行巡查,对沙田40条河流逐一进行排查,做到不漏掉每一条河流,不遗忘每一个巡查项目,不放松每一个需要改善的地点,确保河岸整洁、河面整洁、河流整洁,对达不到标准的河流及时进行监督上报,并限期查看落实情况,多次向河管办提出河涌治理建设性意见,积极当好民间河长,2020年获评东莞市“最美民间河长”。

罗亚军常说:美丽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建设,绿水青山要我们共同去维护,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个使,就能聚沙成塔,让绿色理念薪火相传,形成健康,绿色,环保的社会新风尚,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沙田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他希望通过自己长期的护河志愿活动去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去做护河志愿者,让沙田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在护河志愿路上他将永不止步。

不忘初心,一个从受助到助人的“00后”

谭少龙,沙田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秘书长,6年志愿服务时长1175小时。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东莞好人”、“东莞市优秀共青团员”、“东莞市美德好少年”、“东莞市优秀环保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007年,谭少龙双亲因车祸去世,姐弟两人从此寄居在伯父家,后伯父因病去世,给少龙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还因此生病住院。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下,少龙逐渐走出阴霾并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实践了“助人助己,乐人乐己!”的志愿理念。从受助到助人,让他自信、阳光,多年来一直不忘初心,坚持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努力钻研手工装饰品的设计与创作,把义卖的成果定期捐助到山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2020年新冠肺疫情爆发后,谭少龙同学主动响应沙田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以志愿者身份报名成为“支援企业生产战役突击队”成员,成为第一批为期十天的支援企业生产志愿者。在支援企业期间,每天工作六个小时,俯身压箱、接线打结、打包装箱,反反复复,从不叫苦叫累。而后得悉团镇委计划组建大学生学业志愿服务队后,又马上主动报名并协助团镇委组建了一支26人的大学生学业辅导队伍,为镇内一线医务人员、困难家庭等人员子女共17户,提供“一对一”学业辅导服务,活动持续将近2个月时间。

少龙儿时的梦想是开一间孤儿院,如今还在路上,但他不曾忘记过,会一直坚持参与公益活动和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少龙成为了一名月捐人,尽己所能,帮助边远困境留守儿童。对少龙来说,这是换了一种方式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

公益助学十多年,一直在路上

孙岐坤,从事志愿服务时间超18400小时,资助的贫困学生超过5300多名,发放善款超过1400多万元。他曾获东莞市五星志愿者、广东省五星志愿、东莞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金奖、东莞市第二届“十大慈善人物”入围奖等称号。

公益助学十多年,一直在路上

他从2007年至今,一边上班,一边在做志愿者工作,他的足迹遍布了广东的边远山区,一年的最高记录是外出12次助学活动,平均每个月一次。他创办的“瓦蓝栈公益”项目,主要为面临失学的贫困家庭孩子带去助学资金,继续能完成学业;还为特殊儿童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等项目筹集善款,进行帮扶。“尽自己的能力,能帮助一个是一个!”这是他的爱心信念。

这些年,孙岐坤已经记不清具体走过了多少个偏远的村庄,探访过多少个贫困家庭,也记不太清那些一张张渴望关爱的小脸蛋……他们团队帮助过的儿童有些还在上中学,有些已经在瓦蓝助学项目的资助下上了大学,有些已经走向社会……

平时,孙岐坤会收到一些小朋友的来信,让他倍感安慰。他说,我们不要他们记得我们,但是却常常能感受到他们心存感恩。我会尽力来做,虽然很累很苦,但我们就像一群傻子还在公益路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尽自己的能力,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做好一点是一点。虽然我们不强求孩子学习有多么好,但是我们希望他们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来源:青春沙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