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物产】阳山县·阳山淮山

史志清远
+ 订阅

物产简介

阳山淮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薯蓣科山药种,是药食兼用的古老作物。淮山按照表皮分红色淮山和褐色淮山两种,茎通常带紫红色。外形呈棍棒形,上端较细,有少量吸收根,且细须根较密集,中下部较粗,细须根生长稀疏。切开淮山后,肉白、细腻、胶质多。煮熟时,有自然清淡的香味,质地适中,口感爽脆。阳山淮山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11月,阳山七拱镇的“冬绿香”牌淮山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称号。阳山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淮山之乡”。

阳山淮山(阳山县史志办供图)

历史渊源

据阳山县民间说法,早在隋唐年间,阳山县民众就开始利用河边沙质地种植食用淮山,是当地的传统农作物,年年种植。但真正规模化种植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人大议案把阳山淮山列为第一批“一乡一品”实施项目。2000年初,该县推广“填沙种植法”,有效提高了种植质量。自2003年起,阳山推行绿色种植和生产,应用农业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施用有机肥料。2004年,建立阳山淮山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制定《阳山淮山种植技术规范》和《鲜淮山》地方标准,逐步形成从耕地整理、选种育苗、种植、田间管理、土壤管理、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标准化技术,有力促进了阳山淮山产业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的发展。目前,阳山淮山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多平方米。

收获阳山淮山(阳山县政府供图)

链接

阳山淮山种植面积在广东省最大,年产量4万多吨。其中,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新圩村、石角村、岩口村和杜步镇旱坑村、黄村、东江村、石溪村等村淮山种植规模大,种植大户多。最典型的是新圩村,位于阳山县南部,下辖23个自然村。该村有独特的沙壤冲积平原,沙泥比例适中,耕层中厚,土层浅至中厚,土壤偏碱性(pH值8.2—8.5),耕性好,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养分含量中等,十分适合淮山生长。

新圩村村貌(许明辉摄)

来源:《广东物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