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愿“恰饭”的视频创作者,都找到新的变现渠道了?

南都周刊
+ 订阅

一个创作者最大的动力,永远来自粉丝的爱,以及由此带来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南都周刊记者 | 胡雯雯

如果时光倒流回7年前,有人告诉小本:“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这儿有本秘籍,只要天天打游戏、说笑话就能赚钱,你要不要试试?” 小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骗子!滚开!”

那时,小本在大学里成绩领先,业余开网店也做得风生水起,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转型为一个原创视频博主,靠解说游戏就能养活一个团队。

然而,2015年初夏的一天,他突发奇想,上传了一支名为《小本极限生存》的视频,从此粉丝猛增。后来他又入驻爱奇艺随刻平台,成了独家签约博主。从此在游戏视频创作江湖上,“小本解说视频”成了一个现象级账号,全平台粉丝量如今累积已超过415万。

(老粉为小本制作的经典回顾视频)

在某些小本出没过的视频网站上,还有铁粉为他专门剪辑的经典集锦,上面滚过一行行诸如“爷青回”“泪目”“就是看了小本才入坑这个游戏的”“怀念小本”之类的弹幕……

故事还得从游戏说起。

上大学之后开始拥有“游戏自由”的小本,一开始对《我的世界》这款陪他日后打天下的游戏本来并无好感。

《我的世界》被称为“沙盒游戏经典”,是由无数像素小方块构成的,它们就像是上帝抛下的种子,一旦落入想象力丰富的玩家手中,就能构建天马行空的世界。但是,这款游戏画风“粗糙”,玩法也似乎毫无章法,“我一开始根本玩不懂,觉得这游戏太垃圾,就放弃了。”

然而,一次无意中刷到的游戏解说视频,让小本对这款游戏重新种了草。“我就像解锁了一个新世界,突然发现:它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怎么有这么多无穷无尽的变化!”

(因为是狮子座,所以小本将自己的游戏形象设计成小狮子)

小本开始像研究课题一样,疯狂刷相关视频,学习这款游戏。一个月后,他游戏水平显著提升。“我经常玩着玩着,就把自己都玩笑了,而且有特别多的脑洞想跟人分享。”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干嘛不自己也当个解说博主呢?天天玩最喜欢的游戏,还能分享给大家,多幸福呀!”

在周围人看来,小本是个说话风趣,天马行空的人,这些特性也充分反映在他的视频中。不少粉丝都表示:“看小本打游戏就是我的快乐源泉。”“心情不好的时候打开看看,一下子就开心起来。”

2015年,网络视频依靠4G的风口,迎来了一个爆发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10-29岁的年轻用户用移动端看视频的比例在69%以上。

彼时,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第一梯队的位置已由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大平台牢牢占据,争相推出自己的原创内容。在此背景下,小本就像无数的机构和创作者一样,投入了中短视频制作的红海。

在当时的游戏解说类目中,出品精良且能持续产出的博主并不多,这就让“小本解说视频”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他的作品有精心制作的片头片尾,有生动有趣的情节,解说风趣、应变很快。

他甚至会为了录制时能够一镜到底,花大量时间反复研究某个模组和关卡,就为了给观众集中展现最有趣的内容。

这些用心良苦,都刺激了粉丝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半个月后,小本的粉丝增速已从每天两三个变成每天几百个,之后是更多。2016年,爱奇艺号主动邀请他成为签约博主。从此,他正式成为了全职视频博主。

变现的困扰

对于全职视频博主来说,如何在创作和商业变现之间维持平衡,是个烧脑的问题。

QM《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行业月活用户达8.72亿,同比增速超过8%。短视频不断挤压其他泛娱乐应用,成为名副其实的时间黑洞抢占者。

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的迅速迭代,让录制短视频的门槛不断降低。与拿个手机就能拍搞笑小片、直播带货的创作者相比,中短视频博主不但在制作成本上要投入更多,也要忍受更长的品牌成长期。

伴随短视频攻城掠地般扩张变现的,是大量资本的涌入,广告、电商、直播带货等全面发力。强硬的广告插入、“恰烂饭”、“拾烂钱”等现象,引发了许多粉丝的反感,让不少博主陷入“用爱发电活不下去”——“一接广告就掉粉”——“掉粉后广告也接不到了”的死循环。

前段时间,有知名博主因为“恰饭”植入生硬的广告,遭到大批粉丝的反感的事件,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现象。从内容性质看,许多偏硬核的科普视频,是更难做植入的。这也是随刻创作者“鱿鱼科普”的一个困扰。

“鱿鱼科普”是一个主打轻科普/奇闻趣事类的视频号,会将各种有趣的知识盘点给大众,截止2020年底,在随刻有近百万粉。

在做视频创作之前,“鱿鱼科普”的创立者周旺曾从事过几年新媒体写作,同样做科普内容。在2017年感受到视频发展的潜力后,他自学了软件,开始制作科普视频,后来又组建团队,成立了一个拥有几个子账号的小型内容创作机构,在不同平台进行内容分发。

在周旺看来,随刻本身打造的兴趣圈子,对于科普创作者是非常友好的。“这些圈子会将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作生态。而平台运营人员也会给我们改进建议,或者在数据波动时实时与我们交流沟通,这都给予了创作者很大的帮助。”

但在运营收入上,“鱿鱼科普”主要靠视频广告、平台补贴,以及各种创作活动的奖金。虽然目前养活公司没有问题,但始终不是一条长期可持续的变现道路。

“小本解说视频”这类游戏博主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流量虽大,变现的渠道却很单一。游戏的风格定位,注定了它很难和各种品牌、生活消费品等结合,如果硬要插入广告“恰饭”,会显得生硬,甚至招来粉丝反感。

他最大的收入来自平台的贴片广告分成,后来又开通了商品橱窗,挂上“小本玩具专营店”的链接,但进店的转化率并不高。

柳暗花明

到了2021年1月,爱奇艺随刻的运营人员突然问小本,随刻推出了“超级粉丝”模式,感不感兴趣?

这是爱奇艺随刻为视频创作者开拓的全新变现路径,类似国外Youtube的频道会员模式。作为国内首家推出该D2C模式的平台,它让用户每月花费不同档位的价格,就可以订阅某创作者的超粉频道,享受博主专门打造的内容和互动增值服务。

如今,“小片片说大片”、“别小齐”、“鱿鱼科普”等百位知名创作者都已开通超粉模式,覆盖了游戏、电影、百科、开箱、美食等垂类。

“爱奇艺对创作者一直有很多支持,随刻是去年4月推出的视频兴趣社区,如今又加上超粉模式,鼓励博主和粉丝的深层互动,这些都和我的发展非常契合。”小本很感兴趣,但也有些隐隐的担心:自己的内容一直是免费的,不知道开通超粉模式后,粉丝的付费意愿强不强?

惴惴不安地设置了订阅价后,他开通了超粉模式。在那一瞬间,成百上千的粉丝点击了订阅,涨粉的速度简直超乎他想象,在开通超级粉丝的3天内,他的订单量翻了近4倍,目前,小本“超级粉丝”的月收益已占到他整体月收入的18%,成为了一大重要的收入来源。这让他既惊讶又激动。

(小本开通超粉后,第一位订阅用户就是他熟悉的老粉)

用户是否愿意付费的担心已经不存在了,小本开始烦恼一个新的问题:超粉模式的内容,能否对得起这么多订阅者的期待?我应该如何打造让他们耳目一新的产品?

“第一次听到超粉模式时,我一方面当然很高兴,因为可以增加一种变现方式。但粉丝是否买账,我们又该做出什么差异化的内容,也是要好好斟酌的。”周旺和随刻平台的运营人员聊了整整两天后,决定试试水。

在“鱿鱼科普”的周旺看来,付费内容模式在其他平台也有探索,但随刻超粉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等你的内容推出后,再去做付费推荐,而是鼓励粉丝主动探索,提前订购博主的服务。这就需要粉丝对创作者的定位有清晰的认知、明确的期待,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肯定。

“鱿鱼科普”会覆盖天文地理、奇趣发现、未解之谜,社会百态等选题,知识量比较丰富,粉丝也以好奇心强的年轻人为主体,每到假期,增粉速度就会显著增加。

“我觉得超粉模式提供的一个帮助就是,可以跟粉丝有更深入的交流,为他们打造精细化的专属内容。”在周旺看来,他们这种长期待在电脑前的博主,内容灵感只能靠网络和头脑风暴,很难接触真实用户的需求。

而超级粉丝与路人粉的明显区别就是,前者的沟通和反馈欲望都强很多,会主动提各种问题,也会实时对作者的内容给予评价。“我们会定期收集粉丝提问,比如最近有人问“马为什么要钉铁掌”“矿泉水为什么会过期”等,就是我们平时想不到的,是很有趣的选题。”

如今,开通超粉不到两个月,超粉收入就占据鱿鱼科普总收入的近10%,他们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变现渠道,而且收入是与创作出品的质量相辅相成的,这让内容制作团队尤为开心,也感受到了更大的动力。

“对于我们来说,免费公开内容反映的是目前的创作水平,超粉内容则更像是对未来的规划或探索。”周旺和公司团队每天都在研究,如何为超粉提供全新的体验,比如增加动画、真人互动,或者在素材和配音上进行创新等。

而小本在冥思苦想了N天以后,决定先从粉丝互动着手。“相比其他博主,我可能特别注重回复评论,一万条评论我会一口气回复三四十条。”在超粉内容上,他分享的更多是生活中的事情,比如最近在玩的东西,或者谈谈心、讨论一些粉丝关心的问题,“还有粉丝问我有没有腿毛,这个很搞笑,但我也认真回答了,因为轻松好玩就是小本的特色呀。”

他也增加了大量的输入,每天起床会先刷一遍各种视频,再看书,接下来研究游戏和模组。“你想要持续地提供给大家信息,就得不断学习,而且超粉内容就必须更加优质,才能对得起粉丝的期待。你看的也许是个十几分钟的视频,但背后我其实花费了大量时间。”

大浪淘沙

在中国网民日益年轻化,付费和版权意识逐渐增加的今天,试水付费内容的创作者也越来越多。

然而纵观整个互联网,产品的质量依然良莠不齐,洗素材、抄袭、数据作弊等“翻车”案例比比皆是。观众对于优质内容的甄别,肯定是越来越敏锐的,这就需要为认真创作的博主们提供更有激励性的发展土壤。

如今,“鱿鱼科普”拥有了超粉这片土壤后,已经集合了全公司所有的创作力量,要将内容产出做到更加精品化,争取提高到超粉内容每周两三更的频率。

(“鱿鱼科普”团队的创作空间)

小本的创作激情也越发高涨,每天都和小天、天骐等游戏博主在群里讨论新的创作方向。“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是比较搞笑,爱玩的人,所以想把这些分享给粉丝。我们甚至在琢磨,要不做一些真正的旅游探险真人秀,甚至是野外生存那种,用玩游戏的方式,也许会更有意思。”

作为平台方,随刻也会给创作者们更多的曝光和扶持,比如根据粉丝属性进行推荐,甚至未来依托爱奇艺的爆款IP资源,随刻还能为运营超级粉丝的创作者们提供独家的IP合作机会,大大提升他们的个人影响力。

“曝光量增加后的小困扰,可能是生活中的吧。”小本一直死扛着没有在视频中露过脸,但他的配音从来没有经过处理,所以在外面只要一说话,就会被周围的老粉听出来,围着盘问:“你是不是小本?你一定是,你这个声音,肯定是小本!”

每当这时,他面对老粉的热情催促,都会难掩紧张和害羞。他最常被问的就是:“我们全班都在等你,上次那个系列太好看了,怎么不出了呀?”,或是“你上次在XX里XX关卡时怎么不这么这么做?那肯定更有意思!”

让他惊讶的是,许多老粉不但对他在某集视频中的表现记忆精准,可以探讨得非常仔细,甚至很多人对他历年所有作品如数家珍,回顾起来比他自己还清晰。

“每当收到这些反馈,我都会非常感动,真的是很感激。”在他看来,一个创作者最大的动力源泉,永远是来自粉丝的支持和爱,以及收到这份爱后,内心沉甸甸的责任感。

来源|南都周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