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我们重责在肩、当仁不让|履职日记

许鸿飞
+ 订阅

我一直关注农村。从去年起,我和我的“肥女”雕塑走到了全国大大小小11条乡村,看到当代乡村的“颜值”还不够高、文化特点不够鲜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深切感受到让艺术资源、配套资金、人才全面下沉乡村的重要性。今年,我把相关提案带到北京,希望能唤起社会的关注。

今年的两会上,我递交了《产业与艺术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案,关注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当下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乡村美学、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品牌推广等软实力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解决这些难题,“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先后在广州花都塱头古村、清远连樟村等地展出。这种展出对艺术家本身也是有好处: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做展览的同时,我以乡村的猪、牛、鸭等为灵感创作了很多作品,反映当地的风貌。

我认为,艺术家应当更多让创作和作品回归乡村,回归田野大地。既有可能激发创作灵感,又能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力量,使乡村振兴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打开新局面。

对我而言,更看重的是通过推动乡村文化带动产业振兴:乡村要持续发展,就要围绕自身特点推动产业与艺术融合。艺术能带动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从而带动产业振兴。比如增城荔枝收成的时候,我把雕塑作品带到了荔枝树下,产生出另一种视觉效果;通过企业的参与,又带动了荔枝销售及产业化。

在讨论中,我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想法,比如促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加大艺术下乡政策、资金支持;打造产业与艺术融合的乡村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我们重责在肩、当仁不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