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取消公务员报考年龄门槛,“35岁门槛”当如何化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 订阅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提议取消公务员报考的“35岁门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该提议主要针对于《公务员录用规定》第十八条中“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的报考条件规定。蒋胜男认为,该提议不仅能够使更多拥有社会阅历的人充实公务员队伍,同时也能对其他行业的招聘起到示范作用,让35周岁以上的从业者也能平等参与就业竞争。

那么能否彻底放开公务员报考的年龄限制?东部某省组织部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出于对公务员自身职级晋升的考虑,还是对于政府基层工作的需要,目前的招录制度具有其合理性,且具备社会阅历的人员可通过调任的方式加入公务员队伍。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则建议,可根据岗位、分阶段要求公务员报考年龄。

至于如何化解人们对于“35岁门槛”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企业招聘中不应有过多的行政干预,可通过号召企业发扬社会责任、对企业进行财税补贴、对从业者进行就业培训等措施加强引导。

除了招考,还有调任

在蒋胜男之前,王全与黄细花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在2015年与2017年两会上提出过类似建议。其中王全曾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仅对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年龄条件做出了“年满18周岁”的下限规定,国家公务员局出台的《公务员录用规定》中不应再增设“35周岁以下”的上限规定。

丁金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者是法律,后者是政策法规,在年龄上本应统一一致的。但后者限缩年龄,补充了年龄规定。这种下位法补充上位法的做法,法律依据不充分。”

黄细花此前曾表示,无论是高考、考研,抑或村干部招考均放宽了年龄限制,而制订于2007年的《公务员录用规定》出台时间已久,不能适应当前国情。

但在东部某省组织部负责人看来,无论是出于对公务员自身职级晋升的考虑,还是对于政府基层工作的需要,目前的招考制度具有其合理性。

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务员的成长有一个过程,职级晋升一般对于任职年限都有要求。根据《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通过招考加入公务员队伍的科员,在担任科员级职务满三年后才有资格被提拔为乡科级副职领导,副科工作满两年后才可提拔为正科等等。晋升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的,也有三年到五年不等的年限条件。如果年龄太大的人员通过招考形式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无形中就存在晋升上的不利因素。”

该负责人另认为,工作量较大的基层工作或更需要年轻力量:“除省直、市直部门招聘的拥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外,其他人员都得到乡镇、村这一级进行磨练。目前基层的工作量较大,年轻人会更有干劲、更有冲劲。”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年龄限制只针对招考录用,具备社会阅历的人员可通过调任的方式加入公务员队伍。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出台的《公务员调任规定》,所谓调任,是指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该负责人解读称:“通过调任加入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人才一般都具有处级干部以上职称,让他们再走招考程序就不大适合了。”

而丁金坤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虽公务员报考原则上不应该有年龄限制,但仍可根据岗位,分阶段要求年龄:“对于普通岗位,体力上能胜任的,放开年龄限制;对于特殊岗位,譬如警察等,可以视情规定年龄段。”

化解“35岁门槛”或可参考法国

蒋胜男的建议另有一大重点,那就是取消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能够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不能将35岁作为一个招聘录用限制。上述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许多企业在招工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参照公务员的招录标准,该提议确实道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35岁门槛”痛点。

而郑秉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企业招聘与公务员招聘不应一概而论:“合格的高质量公务员是经过很多年的职业训练和培养,又存在升职问题,年龄太大是‘跑不赢’的,应该有一些诸如年龄的门槛要求,做一些规定是必要的。当然,公务员也需要一些有相当社会经验的人士,包括各行各业的,但可采取社会招聘的方式,设置另外的条件和要求,带有调动的性质。而企业招聘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标准的,是市场机制的结果,应尊重市场的选择和市场的行为。”

郑秉文指出,正因为是市场行为,所以不宜用行政和立法的手段强加干预:“‘35岁门槛’固然是存在的,如同人到了一定岁数之后,有些岗位他就难以胜任了,企业会从这方面来考虑,这是市场导向的结果,不好把它通通说成是年龄歧视。既然是市场机制决定的,那就不应该通过行政和立法的手段来加大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程度。”

至于如何化解人们对于“35岁门槛”的担忧?郑秉文认为应通过号召企业发扬社会责任、对企业进行财税补贴、对从业者进行就业培训等措施加强引导。

郑秉文认为,法国的例证值得参考。据其介绍,为了缓解青年失业的压力,法国出台了青年就业援助计划,为企业聘用特定年龄段的员工提供补助,同时为求职者提供包括生态转型、数字化、医疗卫生等行业在内的优先领域职业培训等。

“这些措施我觉得都可以应用在我国35岁以上的从业者身上。”郑秉文说。

(编辑:周上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