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号线孖岭站A出口出来,不肖几步路便来到了庄严肃穆的深圳革命烈士陵园。这里记录了深圳的革命历史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英名。
纪念碑
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整个园区郁郁葱葱,安静整洁。在园区中央处,矗立着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碑建于1983年,碑座宽七米,碑高二十七米,碑身宽三点五米。纪念碑碑身选用高级花岗岩,碑身四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由当年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书写。
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深圳开展爱国主义学习革命英雄主义,了解深圳革命斗争历史,开展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场所。寒来暑往,人们来到革命烈士陵园慰藉逝去英雄的灵魂。
革命烈士陵园外高楼林立、车声不断,昭示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和进步。革命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交相掩映,象征着先烈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忆往昔峥嵘岁月
从门口进入,走过55个台阶,便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一些工人正在对碑体基座部分破损的地方进行修复。站在高台上四目望去,整个园区尽收眼底。
对纪念碑基座破损处进行修复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被世人记住的城市。但其实,深圳也是广东省重要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又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深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前仆后继,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史料记载了深圳的革命史:在大革命时期,深圳农民运动汹涌澎湃,积极支援国民革命东征和省港大罢工,震撼了反动势力的营垒;抗日战争时期,深圳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拼死援救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掩护国际友人撤离敌占区;解放战争时期,深圳人民在三门岛、万山群岛、大铲、伶仃岛和障阁等著名战斗中,给当地国民党反动派以歼灭性打击,为配合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数的深圳优秀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驰骋沙场,血洒南疆,视死如归,慷慨就义,无私无畏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比较著名的烈士有:陈日祥、戴卓文、蔡子襄、黄田十六勇士、黄友、刘黑仔、林文虎、刘远波、凌文辉等。
铭记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为更好地褒扬和纪念深圳和港九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开展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198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发展规划,将坐落在原宝安县人民广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迁建深圳市北环路的婆岭。
在深圳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在了解到陵园的建设历史。深圳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6平方米。其中,深圳革命烈士纪念馆986平方,办公、会议、物业管理用房、围墙值班室等共500平方。集队广场、停车场10000平方,园内道路4000平方,园林绿化面积36500平方,1987完成首期工程并对外开放,到目前共投入约2232万元,修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芳名亭、曾生墓碑和烈士陵园主题雕塑、办公室、公共厕所、集队广场、停车场、围墙、园内道路及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
1988年,深圳革命烈士陵园被广东省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7月被深圳市委命名为深圳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深圳市委命名为深圳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深圳市委命名为深圳市第一批党员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深圳市评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陵园正中央,建于1983年,纪念碑碑座宽七米,碑高二十七米,碑身宽三点五米。纪念碑碑身选用高级花岗岩,碑身四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由当年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书写。
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型及浮雕由北京画院雕塑家张松鹤设计、塑造;航天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书法家秦鄂生书写碑文。烈士纪念碑碑座的北面浮雕是铜铸碑文;西面浮雕反映抗日战争的壮烈场面;东面浮雕反映我党营救沦陷在香港的进步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的斗争场面;南面浮雕反映解放战争的场景。
革命烈士芳名亭位于烈士陵园西南角,建于1992年,目前刻入烈士芳名亭共有1050名革命烈士,其中: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10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490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416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65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牺牲的革命烈士25名;尚未查明牺牲年代的革命烈士44名。在1050名烈士中有女烈士43名。港九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145名。
陵园全貌
“深圳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东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革命烈士纪念馆主要是陈列展示革命烈士资料、图片和遗物,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参观、学习革命英雄主义,了解深圳革命斗争历史,开展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场所。
曾生长眠于此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朝南的碑面,深圳著名的革命家曾生同志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当年,驰骋惠州深圳东莞的东江纵队总司令就是曾生。如今,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曾生也长眠在这里。
曾生墓
走到烈士陵园的东面,便看到了曾生墓。该墓建于1996年10月。
曾生是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东江纵队司令员,为发展华南抗日游击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济南、淮海和解放广东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原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交通部部长、中顾委委员等职。1995年11月因病逝世,1996年5月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曾生同志骨灰在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东侧安放并修建墓碑,对教育后人具有现实意义。
【记者】崔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