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的历史:
成立东江纵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土洋办教堂传播天主教的意大利籍神父撤离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将总队部设于此。1943年12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经过5年英勇奋战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即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联合签署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通电全国,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东江纵队成立后,司令部设于此。楼上是会议室和曾生、林平、王作尧等领导同志的住所,电台设在西侧小平房内,还有一处油印间和马厩,马厩门外有一棵树,当年曾生司令员经常把马拴在这棵树上。楼房后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练兵场。练兵场后有山脊小径可通设有哨所的山顶。
召开土洋会议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部署,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大鹏半岛的沙溪乡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史称“土洋会议”。
尹林平、梁广、曾生、连贯、王作尧、杨康华、罗范群等参加了会议。饶彰风、邓楚白、黄宇、李嘉人、饶璜湘等各地负责人也列席了会议。
尹林平(左) 梁广(右)
会议由尹林平主持。会议深入讨论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部署,分析了当前广东地区的斗争形势,并一致通过《关于今后工作的决定》,部署了全省的工作。
东江纵队在土洋正式宣传成立(左) 东纵司令部会议复原场景(右)
土洋会议的召开,对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发展的转折点,为广东人民抗日武装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旧址简介: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原是意大利天主教堂,建于1912年。土木结构,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主楼二层,有一厅一间厢房,楼上有阳台,东侧有一间平房,为礼拜堂,西侧还有一间小平房。主楼高9.8米,宽11.4米,进深7.75米,原为神父寝室,外观及装饰颇具西洋建筑风格。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经修复已恢复原貌,屋前龙眼、乌柏、笔管榕等古树历经硝烟,仍郁郁苍苍、枝叶繁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洋村一度利用旧址开办小学。1984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将旧址列入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深圳市委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3月,市、区、镇共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对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进行修复,并设立东江纵队史迹展览馆,展览馆分三个展室,陈列着一批重要文物,介绍了东江纵队组建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再现了东江纵队的主要史迹。1998年5月4日,修复后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和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2年7月,旧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被深圳市委公布为深圳市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于《大鹏红色博物馆》,其内容及图片版权由作者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转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