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栏目#中山校长说#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时。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这个时刻,贺优琳不由回想起此前自己参加全国两会的场景。 贺优琳,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山市迪茵公学校长。
2014年3月4日,贺优琳带着自己的13份深思熟虑、多方调研得出的建议,赴京参加全国两会。从11届全国人大代表,到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年时间贺优琳共提交了114份建议和议案,重复提出的建议超过10个。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建议对百姓好,他就坚持到底。
2014年3月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贺优琳作为教育代表发言。学前教育的发展忧虑、均衡教育的实现方向、广东异地高考的艰难处境,贺优琳从最基层的教育一线工作出发,向所有与会代表讲出了自己的“教育梦”: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希望孩子们都可以在一个食品放心,环境安心,教育贴心,交通顺心的“蓝天”下舒心生活,平安成长,少忧少虑。
他说:“回顾十年的履职历程,我深深感到要想当一名合格称职的人大代表不容易。最重要的,我觉得当代表就是要为人民说话,还要能说人民想说的话。搜集民意时不畏难,反映社情时不怕硬,解决民难时不怕苦。每次会议,我都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绝不做‘有我不嫌多,无我不嫌少’的挂名代表。我认为,人大代表有责任监督政府的工作,对政府工作挑毛病,提出批评和建议,是对政府最好的支持,对人民最大的负责。因为敢说真话我被很多媒体网民称为‘忧民哥’,这个荣誉我一直是非常得意自豪的。”
“一切为了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不能辜负国家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期望。”带着这样的信念,从教30余年的贺优琳2015年从中山纪念中学退休后,仍将公益教育当做了自己的事业。
退休后,他先后到中山市各个镇区学校进行公益培训、上课和交流。贺优琳始终心系着教育均衡的发展。粤东粤西粤北多地、江西、杭州、昭通……4年3个月的公益教育,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跋山涉水,也曾遭遇地震,走过近500所学校,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去欠发达地区 。2020年,贺优琳重回到教育一线,出任中山市迪茵公学校长。从去年2月建校到9月开学,迪茵公学创办速度令人惊叹。在贺优琳的带领下,该校第一年建校招生3100余人,计划第三年成万人大校。
2021年,辛丑初春,开学首日,贺优琳面向全校师生,在国旗下讲话。他说:“教育不均衡,民办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迪茵公学在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中创办,将为祖国培养‘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里有爱,肩上有责’的‘四有’人才,以更有利的行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了这个“教育梦”,今年66岁的贺优琳,与众多教育工作者们一起,仍在一线奋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模……众多光环,使得贺优琳退休后重任校长之职,吸引了社会太多关注。在不少家长心中,有了贺优琳的迪茵公学,就有了定海神针。
但一个好校长的出任就意味着有了一所好学校吗?贺优琳认为,一个好校长必须要有两支好队伍,一是管理团队,二是优秀的教师团队,缺一不可。校长,管理团队,教师,环环相扣。
“因触犯红线、越底线、违反师德、违反校纪校规、评教评学差、教学效果差试用期不合格的,我们不予聘用,或者延长试用期。”在前不久的开学教师大会上,贺优琳面对全校教职工直言,一位有价值的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是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个在不断追求中教了五年书的人,与一个教了十几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教育水平是大不一样的。
会上,贺优琳表示,英雄莫问出处,学历不代表能力。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三尺讲台,在学校发展的平台上,提升自身质量,为质量立校出力。他说:“要把迪茵公学办成中山市和大湾区的优质学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育人教书的优秀教师队伍。只有优秀教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春风和暖三月时。贺优琳回想起2014年的三月,温暖而又充满力量。今年惊蛰之时,他与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全国两会。他说:“那些温暖的力量,总在激励我,认真生活,不负春光与责任。”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视频剪辑】李姗恒
【通讯员】刘小潮
图片及视频素材由通讯员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