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和广东党组织对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高度重视。1937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战中地方工作的原则指示》,指出:要利用一切旧政府的武装组织,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共产党员应以抗日积极分子的面目参加到政府与军队中去,并取得其中的领导地位;在日军占领区域及其后方,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①。为了加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制定了战时工作的初步计划,要求各地党组织做好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思想准备,按照进行游击战争的形势要求,发展党的组织。强调游击战争准备工作的重点在沿海,尤其是东江地区,并将东江划分为两个游击战略区。一是以海丰、陆丰、紫金为一战略区,以紫金为后方基地;二是以东莞、宝安、惠阳、增城、博罗、龙门为另一战略区,以增城、龙门为后方基地。这两个游击战略区都以和平、连平、龙川为总后方根据地。
1938年夏秋间,随着日军南侵,中共广东省委在广州召开武装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各地党组织应把建立自卫团等抗日武装作为中心工作任务,“提高军事活动,实现‘党内军事化’的口号”,要利用各种发展方式,组织群众抗日武装。要有目的地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要参与建立并以灵活方式掌握地方自卫团武装,为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打下基础。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中共中央致电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指示要在东江敌占区后方开辟游击区。为了做好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中共博罗地方组织根据1938年4月广东省党组织扩大会议的要求,以及8月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香港市委领导人尹林平、李大林主持召开的外围工作会议精神,派出一批地下党员骨干会同南委、省委和东江特委派来的军事干部,分头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发动群众建立抗日自卫武装,并以合法的形式参加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坚持独立自主,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深入,博罗的抗日自卫大队、青年杀敌大队、随军杀敌大队等群众抗日武装先后成立。
1938年秋,在共产党员侯公可、李志春的宣传和发动下,黄麻陂乡组织起“抗日自卫大队”的群众武装,共有队员300多人,分3个中队,9个小队。大队长李蔚青,副官陈逸民,顾问侯公可、李志春;3个中队分别由李招华、邓东荣、陈道祥担任中队长。
10月18日,博罗城沦陷后,在国民党博罗县政府任军事科长的中共地下党员胡展光和刘志远、刘融等人撤退到响水,动员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陈洁出面,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响水青年抗日游击队,由胡展光带领,在新作塘附近的下马石伏击日军,打响了博罗人民抗日的第一枪,振奋了民心。11月,驻在博罗附城乡乌石下村的日军6名士兵到博罗城郊的仙人井村抢掠民财,开枪打死一名年青妇女。村民林运清、林戍生兄弟两人目睹日军滥杀无辜,义愤填膺,自发伏击日军,击毙日军5人,伤日军1人。仙人井村民歼灭日军的消息,很快传遍各地,一些报刊对此作了报道,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12月,福田乡进步青年学生组织一支30人的福田乡抗日自卫武装,由徐振鹏任中队长,在福田、联和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1939年1月,阮海天领导的增城县抗日自卫团第三区常备队到博罗开展活动,由国民党第六十三军授予随军杀敌队独立中队的番号,福田乡抗日自卫队配合该队活动。中共博罗地方组织曾先后派谢阳光、郭大同、赵学、李成等军事教官和干部加强领导、训练这支队伍。并在该部队建立中共支部,阮海天任支书,谢阳光、赵学任委员。随后,随军杀敌队配合国民党独立第九旅所属部队在增博边的联和、冷水坑、荔枝墩、三江、正果、兰溪等地狙击日军的侵扰和袭击日军驻地。
1月25日,驻增城日军骑兵10多人进犯福田联和乡蒲芦凼村,联和乡民众自卫团伏击日军,毙伤7人。翌日凌晨,日军纠集大队人马夜袭蒲芦凼村,联和乡民众自卫团在团长赖瑞忠率领下一边迅速应战,一边组织村民转移。20多名自卫队员乘夜据险,击退日军几次冲锋,拂晓前村民和群众安全撤离。早晨,日军在6架日机轰炸,以及大炮、机枪的掩护下冲进蒲芦凼村,大肆烧杀抢掠。此役,日军被击毙56人,负伤一大批。联和乡民众自卫团队员牺牲7人,村民伤亡10多人。
1939年春,邱凤阳组织一支民众武装,投奔陈洁领导的抗日队伍,并担任中队长。该中队以罗浮山茶山为基地,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曾先后11次在砾下、黄田牌等地伏击日军。仅砾下、黄田牌伏击战,就击毙日军数人,缴获长枪3支,以及弹药等军用物资一批。1940年5月11日,驻东莞石龙的日军派出骑兵100多人将石湾滘吓冯屋村包围,扬言要进村抓抗日游击队员。在交涉过程中,日军开枪打死该村一名老人,冯屋村村民奋起反击。冯屋村有民兵、群众100多人,配备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30多支,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比较,力量十分悬殊。但冯屋村村民不畏强暴,据险与日军激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派出3架飞机增援,对冯屋村进行狂轰滥炸,并用机枪扫射,最后炸毁城墙和房屋10多间,日军冲入村内大肆烧杀。入夜,日军撤出冯屋村,村民也迅速向附近村庄转移。此战,冯屋村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多人,损失惨重。日军也受到重创,被击毙10多人。这是日军入侵华南以来遭受到民间自发组织的最顽强的一次抵抗。
在中共博罗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博罗县民众抗日武装蓬勃发展。至1939年12月,先后成立黄麻陂乡抗日自卫大队;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三游击挺进纵队新编独立大队,陈文博任大队长,胡展光(兼)、邱凤阳任副大队长;响水青年杀敌大队;联和随军杀敌大队,郑贵才任大队长,曾瑞祥任副大队长,李冲任政治指导员;福田抗日自卫队,徐振鹏任中队长,魏祥任副中队长;长宁水口龙抗日自卫队,郭勉为负责人;桔子抗日自卫暂编第一大队,骆瑜任大队长。此外,还有承福岗抗日自卫队、澜石抗日自卫队等民众抗日武装队伍。
来源:中共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 梁志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