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
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政府,却在一起与沙特阿拉伯王室直接相关的卡舒吉遇害案发生后,近2年时间里近乎“失声”。面对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质疑,美国总统拜登终于决定要“重新校准”美沙关系,让这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战略盟友因卡舒吉案“付出代价”。不过,拜登此次向沙特发难,目的绝非仅是维护“人权道义”和“美国价值观”那样简单。
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表示,美国寻求美沙关系“重新校准”而非关系破裂,关注沙方“今后举动”。一周前,美国情报机构就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案发布解密报告,认定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与该案直接相关。美国财政部随后宣布制裁沙特涉案人员和组织。美沙关系将如何走向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卡舒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卡舒吉案距今已有2年多时间,美国为何对沙特重提旧事?专家分析,拜登政府借卡舒吉案“敲打”沙特政府,既是为了履行拜登在竞选时作出的承诺,以回应国内对制裁沙特日益高涨的呼声,也是为了摧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期内在中东地区留下的政治遗产,在两党斗争中为民主党加分。
1个月内对沙特展开多项制裁
2018年10月,为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供稿的沙特记者贾迈勒·卡舒吉在土耳其遇刺身亡。《华盛顿邮报》同年11月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中央情报局认定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是该案主谋。卡舒吉遇刺前对沙特政府的内外政策持不同看法,曾批评过穆罕默德的政策。
卡舒吉遇害案引发国际社会对沙特的谴责。德国、法国在事件发生后对沙特施加停售军火等制裁措施。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则指责舆论对沙特作有罪推定,强调沙特是美国的伟大盟友,拒绝对沙特发起制裁。
拜登与哈里斯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作为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现任副总统哈里斯等人曾在竞选期间多次批评特朗普对沙特的一味袒护,强调沙特政府必须承担责任。今年1月,拜登在就职总统首月即宣布暂停对沙特的军售,并不再支持沙特在也门的军事行动。
2月25日,拜登与沙特国王萨勒曼通话,被《纽约时报》解读为拜登政府向沙特领导人作出即将释放重要信息的预警。26日,拜登表示将宣布美沙关系的重大变化,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同日公开了卡舒吉案的解密报告。
报告显示,批准俘虏或杀死卡舒吉的行动正是由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作出。根据该份报告内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月26日宣布禁止向与涉案的76名沙特人发放美国签证。同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涉案的沙特前情报总局副局长艾哈迈德·哈桑·穆罕默德·阿西里,及沙特“快速干预部队”实施制裁。
2018年10月20日,沙特检察机关宣布沙特记者卡舒吉已经死亡。新华社发
德新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3月1日表示,美国已经且将继续明确表示,卡舒吉28个月前被残酷杀害一事仍然不可接受。他还表示,尽管前总统特朗普与沙特关系亲密,拜登政府将把“人权”放在更优先的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王鹏分析,拜登政府重新制造卡舒吉案话题,既是兑现总统竞选承诺,体现民主党对“民主价值观”的道义维护“尽职尽责”,也是借机对沙特构成道义和政治上的双重压力,以便在未来向该国榨取更多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上的补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梁亚滨也指出,拜登必须在卡舒吉案的回应上做出更为激进的外交动作,才能回应民主党党内和舆论对政府对捍卫该国意识形态的需求。拜登亦是借该事件“敲打”沙特和其它同盟国家,展现本届美国政府在应对类似事件时将不再容忍的态度。
借机破坏特朗普政治遗产
梁亚滨认为,美沙关系在卡舒吉案发生后已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但拜登政府在解密报告中将该案责任直接归咎于沙特王储,既意味着美沙关系进一步受损,也将严重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影响力。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名男子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新华社发
梁亚滨指出,对美国而言,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影响力难以被其它国家取代,但卡舒吉案发生后,美国政府在“人权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中面临二选一的境地。
“各方期待美国政府回答的问题是:美国所倡导的‘人权’在美国政府眼里是不是虚伪的?特朗普不在乎标榜‘人权’,可以选择性忽视。但对拜登来说,‘人权’是其塑造个人形象的必要内容,因此必须回应外界的质疑。”梁亚滨说。
特朗普政府在其执政的最后几个月里,曾与沙特展开高频率互动。2020年12月,美国国务院不顾国会反对,批准向沙特2.9亿美元军售案。今年1月6日,在美国积极斡旋下,沙特等海合会成员国与卡塔尔恢复全面外交关系。
与之相比,拜登2019年在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辩论时就曾表示,他成为总统后要让沙特成为“恶棍国家”。“恶棍国家”一词常在美国政客指控对被该国政治孤立的国家时使用。作为美国的长期战略盟友和在中东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沙特被拜登冠以“恶棍国家”称呼立刻引发高度关注。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介绍,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解密卡舒吉事件报告便已由民主党团队在国会提出并形成法律,其目的正是对特朗普政府与共和党施压。但如今拜登也难以在该问题上不了了之。
王鹏则认为,相较上届政府,拜登政府与沙特关系较大幅度转冷,或有刻意摧毁特朗普在沙特的政治遗产、与共和党争抢“道义制高点”的意图。“民主党政府欲将特朗普与沙特达成‘肮脏交易’的形象摆上台面,给美国选民留下深刻印象。这对特朗普及其派系、党羽的政治资本将是一次打击。”
美沙关系降温程度有限
德新社报道,在美国公开解密报告并对涉案的沙特个人和组织实施制裁的同时,美国国务院继续强调与沙特持续合作的必要性。普赖斯3月1日表示,华盛顿对沙特有更高的期望,利雅得应与美国的原则保持一致,而且拜登政府并不打算与沙特断绝关系。
“我们聚焦(沙特)今后的举动。这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两国关系)破裂而是重新校准的原因之一。”普赖斯说。
美国国务院3月1日表示,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关系重要,美方正在“重新校准”双边关系,但不寻求关系破裂。新华社发
法新社报道,沙特外交部在一份2月26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沙特政府“完全拒绝”美国情报机构的解密报告中有关沙特领导层的“负面、错误和不可接受的评价”。
另一方面,沙特外交部当日也表示,沙特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强劲、持久,沙方期待维持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沙特国防部3月1日还发布消息称,沙特皇家空军自2月27日晚开始与美国空军在该国西部举行“龙”联合军事演习。
钮松认为,美国既制裁沙特,又与沙特展开联合军演,反映出美国对沙特等盟友国家适度“敲打”、牢牢捆绑,恩威并施的传统逻辑。拜登政府近期就卡舒吉案制造热点,本质上是希望在中东维持外交平衡局面,在美沙关系降温同时利用敏感事件对沙特形成某种约束,减少沙特的对美离心力。
热点频发牵动中东地缘博弈。新华社发
钮松指出,拜登政府的新中东政策是在特朗普和奥巴马中东政策基础上,结合中东新形势融合而来,在促进阿以关系突破、遏制伊朗的目标上并无根本改变,仅在具体节奏上有所放缓。卡舒吉案令美沙关系受挫,令美国、以色列、沙特构建的反伊朗准联盟的激进程度有所降低,但并未从根本上影响美沙关系和准联盟的稳固性。
《纽约时报》指出,即便解密报告直接揭示了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与卡舒吉案的关联性,拜登政府仍未对其施加任何形式的惩罚措施,令一些民主党人士和人权组织感到失望。特朗普则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采访时指出,拜登正以同其类似的视角看待卡舒吉事件,令他感到非常有趣。
梁亚滨认为,美国并没有放弃将沙特作为中东战略支点的打算和迹象,对沙特的“敲打”会适可而止。“在美国霸权衰落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应对卡舒吉案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记者】泠汐 邹非序
【策划】吕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