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风湿病,随着近年人口老龄化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加深,患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带来了关节肿痛、功能障碍和手术需求,给患者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目前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支持对症治疗、理疗、康复训练和改善生活方式还是近年主要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的手段。
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作用于肿瘤的局部治疗手段,而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在一般人的眼里,放射治疗最深的记忆,是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掉头发、恶心呕吐和皮肤溃烂。如果用放射线去治疗骨关节炎,是否有“杀鸡用牛刀”之嫌?
虽然放射治疗已问世数十年,已经不算是一种新技术,但它一直在进步,从软件、硬件到放射剂量的选择都有新的进展。低剂量放射治疗在单剂量0.3–0.7Gy和总剂量3–10Gy范围内的临床有效性逐渐被认识,它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此外,低剂量放射治疗的抗炎功效已在体外和体内的多个实验模型中得到验证。通过放射生物学、免疫学和临床研究,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使之可能作为骨关节炎治疗的又一个选择。此外,放射治疗并不干扰其他传统的骨关节炎治疗,并且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由于骨关节炎患者实际上年龄都较大,可能存在一种甚至数种并存病,如果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的话可能会引起并存病病情的变化。
然而,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是太理想。有一项临床研究中,学者观察了在56例手骨关节炎患者。而在第二项研究中,采用相同的随机方法,双盲纳入了55例膝骨关节炎者,并使用低剂量放射治疗。与假放射疗法相比,两项研究中,根据国际风湿病学-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MERACT-OARSI)的反应标准(包括疼痛和疼痛评估)评估了治疗3个月时的临床反应,效果与对照组均无差异。
临床研究中放射治疗对骨关节炎效果欠佳的原因,可能有几个,包括它对骨关节病变可能疗效好,但是对并存的关节周边病变,如滑囊炎等反应欠佳。此外,所谓“低剂量”所需要的具体每次放射剂量、治疗间隔及总周期需要探讨,而有些患者本身对于治疗的疗效反应较慢。最后,两项临床研究的入组患者年纪较大而骨关节炎处于病情晚期,可能也对研究结果有影响。
综上所述,理论而言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它有望缓解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而且对患者全身情况和合并治疗无太大影响。但临床试验的结果未如理想,需要再斟酌及观察。
作者介绍
黄志祥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炎症性肌病及血管炎等风湿病的诊疗,熟练掌握关节腔穿刺及关节超声检查。近年参与并主持省市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内容 黄志祥 编辑 黄启当
校对 风湿免疫科微信工作组
审核 邓伟明 郑少玲 发布 李天旺 潘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