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连贯性很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江门现有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部署,让我对江门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了。”3月4日,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创新摩托车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大磊在仔细研读了新鲜出炉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后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企业家,刘大磊特别关注了报告中关于产业发展的内容。“今年的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江门将加快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我认为这个提法很好,是一个贯穿江门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刘大磊表示,江门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于立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更多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加快与新兴产业融合,进而提升全市产业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大市,江门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机电、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精细化工等六大传统产业多年来占据全市工业总产值约七成。但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江门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产业变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聚焦江门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例如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打造‘5+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壮大制造业骨干企业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有利于江门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刘大磊说。
以培育壮大制造业骨干企业为例,报告提出江门将支持无限极、大长江、海信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台山核电、亚太纸业、富华重工等产值超100亿元后备企业,以及中车广东、顶益食品、海亮铜业、李锦记等产值超50亿元后备企业。刘大磊认为,这个提法反映了江门看好传统产业的发展前景。“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抛开传统产业去发展新兴产业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因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来源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存量经济做大增量、形态升级,才是务实的做法。”
在此基础上,江门应如何立足高质量发展,更科学地配置产业资源,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对此,刘大磊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产业协同。“例如,报告提出要探索实施‘链长制’便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这样可以支持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另外,江门还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产业融合。”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