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围绕这个主题,我认为江门接下来要加大力度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满足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人才需求。”3月4日,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后,江门市政协委员程养林与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
程养林关注到,2021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一步深化职教改革,大力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支持南方职院、广东邮电职院、华立学院、华商职院等加快建设。
“‘十三五’期间,江门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期)建成并招生,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江门职业教育现状发展速度较慢、整体水平不高,职业院校对接本地产业发展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服务于本市产业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制造业产业人才匮乏,远未能满足制造业,特别是高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求。”程养林说,“当下,江门在发展先进制造业过程中,对制造类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对此,程养林从谋划高职院校“升本”、全国选聘教育管理人才、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优化专业结构以对接本土产业发展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其中,在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方面,程养林提议建立江门市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申报与培育机制,支持和鼓励本地规模大、教学条件好的企业申报建设国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逐步把江门建立成为产教融合型城市。其中,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可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支持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模式,协同育人。
“江门的海洋经济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的人才也将较为紧缺。江门也是农业大市,对品牌农业人才需求增大,但江门的高职院校尚未开设海洋经济发展与农林牧渔发展的相关专业,无法满足本市海洋经济产业和农业发展需求。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补贴的方式,支持高职院校开设第一产业相关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助力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程养林建议。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