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政治处主任王涛一直坚守在戒毒一线,对吸毒人员进行教育矫治、感化康复。今年全国两会,他带着这样两份建议去北京。
衔接帮扶
让康复者求助“有门“
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位于佛山三水的西南部,佛山、东莞、云浮、茂名等地的吸毒人员都在这里戒毒。坚守戒毒一线多年,王涛持续关注并思考如何解决戒毒人员解戒后正常回归社会的问题。他走访发现,作为全民禁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康复是《禁毒法》中规定的戒毒措施之一,在降低解戒人员复吸率、减少吸毒人员存量、弥补强制隔离戒毒“戒而不除,容易复吸”不足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吸毒人数和所内学员总体下降,但复吸率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打通‘成功戒毒的最后一公里’过程中,社区康复必须发挥重要作用。”看着戒而复吸,再一次踏进戒毒所的人员,王涛很着急。
▲王涛向义工了解解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就业情况
王涛通过多次走访发现,社区康复工作人员多由街道抽调人组成,并非专业专职人士,这使得戒毒康复者在需要求助时无法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去年疫情原因,有一个戒毒康复者郭某经营的水果生意倒闭了,当他想进厂打工另谋出路的时候,却因有吸毒史被多个工厂拒绝,他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王涛回忆,当时他们通过联系公安、民政、当地村委会等多部门,才将郭某的就业问题解决。
“如果能像退役军人事务局一样设立一个部门,他们遇到像失业等问题,就能‘一门式’解决问题。”王涛建议,在县一级人民政府成立专门独立的“社区康复委员会”,配备法律、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并邀请公安民警、戒毒民警、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力量参与其中,使戒毒所和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人员交接、回访数据等多方面的无缝对接。
▲王涛与干警、义工商讨如何能让解戒人员快速融入社会
王涛还建议,参考社区矫正法,通过立法、出台实施细则等方式,进一步明确社区康复工作的机构设置、财政保障、执行规范、监督教育、解除终止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增设“总防疫师”
提升戒毒场所防疫和医疗水平
“去年,戒毒所在疫情的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但由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人员总数较多、学习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即便是现在防疫常态化,也仍然保持封闭状态。”王涛清晰认识到,目前戒毒场所的疫情防控还存在不少问题短板。
戒毒所疫情防控工作系统性不强、戒毒干警防疫工作几乎空白……“这个消毒水怎么配?多少比例?我们只能按着一个防疫手册给消毒液兑水,同时由于场地特殊性,一千多人中万一有一个人感染了,怎么隔离才算达标?这些我们很难判断。”王涛说,除了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戒毒所内还有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的戒毒人员,场所内部对病毒的潜伏期、传播途径、隔离方式、潜在传染源等依然存在理解片面、执行僵化的短板。
▲王涛认真听取了干警们的建议,并记录下来
因此这次全国两会,王涛计划提出要在在戒毒场所设置“总防疫师”的建议。参照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模式建立“总防疫师”制度,同时建设防疫专业团队,依法依规赋予其岗位任务职责,保证其“职、责、权”,让“场所工作经验丰富、医学知识背景扎实、领导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担任疫情防控的专业技术指导。
此外,王涛还建议,总防疫师应从宏观上研究防疫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和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充分发挥“专业参谋”的作用。
来源:佛山电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