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外媒报道,中芯国际(SMIC)与荷兰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阿斯麦(ASML)签订了一份高达约12亿美元的购买单,以获得深度紫外线(DUV)光刻系统的供应。外媒表示,此举将有助于缓解中国芯片制造巨头在美国制裁阴影下的供应链风险。
据报道,根据中芯国际3月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与荷兰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阿斯麦(ASML)签订了一份高达约12亿美元的购买单。中芯国际并未明确指出采购协议中涉及的产品,只说是一种“生产晶圆的产品”。但随后,ASML公司在官网发布声明证实,中芯国际采购的正是深紫外线光刻机(即DUV光刻机)。中芯国际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2月1日,本公司与ASML上海签订了经修订和重述的批量采购协议,据此,ASML批量采购协议的期限从原来的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延长至从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据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收购协议不包括阿斯麦的极紫外(EUV)光刻系统,该系统用于生产领先的5纳米和7纳米芯片。据报道,去年,尽管中芯国际方面多次否认,但是特朗普政府依然指责中芯国际与中国军方有联系而对其实施贸易制裁。此前曾有中国分析师援引未经证实的报道称,美国将很快放宽对中芯国际部分美国供应商的出口许可证限制。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阻止阿斯麦向中芯国际出口关键的芯片制造技术。根据拜登政府尚未废除的规定,美国商务部、已要求中芯国际的美国供应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在向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晶圆厂发货设备和材料之前,必须申请贸易许可证。中芯国际表示,这些限制将破坏其开发10纳米以下先进节点的努力。除了美国政府的限制之外,据ASML中国发言人说,这家荷兰公司仍在等待荷兰政府批准向中国出口EUV系统的许可。
目前,中国正努力在半导体加工技术方面变得更加自立。中芯国际还用ASML的DUV技术开发了一种更先进的工艺节点,称为12纳米(N+1),目标是低成本消费应用,如电视机和可穿戴设备。然而, 专家们表示,要想超越N+1,生产7纳米芯片,为廉价的5G智能手机等产品提供动力,中芯国际将需要使用ASML更先进的EUV光刻系统,但美国对这家中国代工企业的制裁实际上阻止了这些设备的销售,尽管美国政府对这家荷兰公司没有直接管辖权。
中芯国际表示,计划今年投资43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其中大部分投资用于支持成熟节点的扩张,此举可能有助于缓解全球芯片短缺问题,目前全球芯片短缺已从汽车行业蔓延到消费电子行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