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引爆最多热搜的网剧,无疑就是最近热播的古装剧《赘婿》。全剧讲述了武朝苏家布商赘婿宁毅帮助妻子苏檀儿开店掌家,发扬光大家族事业,成为江宁首富的故事。
根据《赘婿》剧中武朝定都霖安谐音临安(即今天杭州市),且偏安江南,要向北方靖国进贡岁布的设定看,《赘婿》故事历史背景的天地时空应该是南宋。毕竟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中国古代王朝,非南宋莫属。
而《赘婿》之所以把穿越时空设定在南宋,和两宋时期赘婿法律地位的提高、社会权利的扩大,密不可分。
赘婿法律地位
赘婿,即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男方上门入赘于女方之家,是我国古代婚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招赘婚。
招赘婚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从妻居是招赘婚的最早起源。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兴周灭商的功臣姜尚,即《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就是通过招赘婚入赘人家的赘婿。
据《战国策》等史籍,姜尚入赘后,在妻子家“(种)田不足以偿种”,种庄稼收获的粮食还没有种子多;“(打)渔不足以偿网”,打渔赚的钱还不够买张渔网,以致被妻子赶出家门,远走西岐投奔文王。
姜尚到西岐后,因缘际会,为周朝奠定八百年基业。但从他在妻家的遭遇可以看出,赘婿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民间舆论,都对赘婿颇为轻视,甚至将其视为贱民。赘婿参军,要充当炮灰“堙豪(壕)”的角色。秦汉不给赘婿分田地,不为他们立户籍,禁止其入仕为官,甚至多次征发赘婿戍边。唐人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用身体上的赘疣比喻赘婿。
直到宁毅穿越的宋朝,招赘婚才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在法律层面逐渐得到承认,赘婿由此获得一定的权利保护。
北宋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思想界从重义轻利转向义利并重,相对宽松开放,赘婿之风逐渐盛行。
据宋代范镇《东斋记事》,北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父亲赵弘殷,就曾被招为“舍居婿”即赘婿。在开国祖宗他爹的示范带动下,不仅家境相对贫寒的男子会入赘,有些新科进士甚至官僚士大夫,也纷纷成为赘婿。
宋代赘婿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如《赘婿》中宁毅和苏檀儿,未婚女娶夫,男子被称为赘婿;二是丧偶寡妇留守婆家招赘,男子被称为接脚夫或接脚婿。
北宋法律《宋刑统》在制定时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赘婿权利,但随着入赘现象和赘婚中财产争讼的增多,具体法律规定进行了相应调整,一些司法实践也开始对赘婿权利进行保护。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朝廷立法规定如若妻家户绝,没有男性继承人,赘婿如果尽到对岳父母的赡养义务,就可以继承部分财产,赘婿财产权由此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
南宋《名公书判清明集》明确记载:“赘婿以妻家财物营运,增置财产,至户绝日,给赘婿三分”;在妻家无子但立嗣的情况下,“合以一半与所立之子,以一半与所赘之婿”,对赘婿财产继承份额有了刚性规定。
妻家如有子承户,则一般依据父祖遗嘱确定财产继承权,赘婿可以分到三成到一半的家产份额。
在身份上,赘婿主要是为妻家支撑经济门户,“不惮劳苦,无复怨悔”,却不能参与宗族礼法事务,地位较低。但如果赘婿较有才能,则完全可以在妻家开出一片新天地。那些有“文行”的进士赘婿,在妻家经常“杯盘森列”,代表妻家参加宗族宴会活动,甚至能够纳妾,身份地位较高。
《赘婿》剧中,宁毅能够在苏家风生水起,无疑与其处世智慧和经商才华密不可分。而宁毅助力苏家事业的重要契机,则是在武朝向北方靖国进贡岁布问题上的正确判断。
岁布历史由来
《赘婿》中的岁布,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尤其是两宋时期的岁币。岁币又称岁贡,本意是诸侯国或属国向中央朝廷进贡的礼品。但两宋岁币却是本末倒置,是每年按照定额向辽国、西夏、金国交纳的财赋,带有战败国向战胜国交付战争赔款的性质。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军大举入侵,兵锋直抵黄河北岸澶州(今天河南省濮阳市),威胁东京开封。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谏下,御驾亲征。宋军射杀辽军先锋统帅,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向辽国进贡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是为岁币之始。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北宋忙于应付西夏侵扰,辽国乘机要求每年增加岁币绢十万匹,银十万两。北宋为避免两线作战,被迫同意。
而西夏也不是省油的灯,虽因无力与北宋长期对耗而在名义上称臣,但仍然每年从北宋手中拿走绢布15.3万匹,银7.2万两,茶3万斤的“岁赐”。
所谓“岁赐”,实际上就是岁币,只是北宋自我安慰的文字游戏而已。
北宋末年,女真金国崛起,宋朝联合金国灭辽,将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不料金国不为这些小钱钱所动,直接乘胜攻破东京,灭掉北宋。宋高宗君臣南渡杭州,改名临安即《赘婿》中的霖安,是为南宋。
绍兴十一年(1141),在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的态势下,高宗秦桧执意议和,每年送给金国绢二十五万匹、银二十五万两。孝宗即位后,致力抗战,有所振作,岁币改为绢二十万匹、银二十万两。但宋宁宗时主和派上台,岁币又增加到绢三十万匹、银三十万两。
《赘婿》剧中秦嗣源曾在朝会上指出,靖国(金国谐音)与梁国(似为蒙古)大战,元气大伤。依此背景推断,此时应为南宋后期,蒙古崛起,金国江河日下。南宋又故伎重演,与蒙古联合灭金,随后重蹈北宋覆辙,被蒙古灭国。
根据朱瑞熙等宋史学者统计,两宋总计向辽国、西夏、金国交纳岁币银3798.4万两、绢5347.6万匹、茶144万斤、铜钱300贯文。
尽管宋朝在交纳岁币的同时,又通过边境贸易将相当部分银钱回笼赚回,但岁币仍然是宋朝财政上、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更是政治上、经济上的极度屈辱。
《赘婿》剧中乌家想通过岁布生意赚钱,无疑是在发“国耻财”,这种走错了方向的经商模式注定不能行通。而宁毅的发家,不仅是踏准历史进程,将家国天下连为一体,更是受益于两宋时期完善商业法律的庇佑。
两宋商业法律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其实不止文化,宋朝商业经济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登峰造极之世。
《赘婿》中宁毅线上下单、线下送货等一系列亮瞎眼的卖布方式,虽然是编剧穿越脑洞的大开,但也是当时商业模式创新的另类折射。为鼓励商业创新、规范经济秩序,宋朝颁布了大量经济法律。
在国内市场管理方面,北宋有《市易法》等市场监管法规,设置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市易务机构,平价购买滞销货物,抛售紧俏物资,防范大商人控制物价。
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国力不振,无法恢复汉唐西域旧疆,宋朝外贸转向海上,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宋朝制定《市舶条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海商法,规定对外贸易要在朝廷的组织上有序进行,以防止哄抬进口物资价格、压低出口商品售价,实施海外贸易许可证制度,鼓励私商开展海外贸易,并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
在金融监管方面,宋朝法律严厉打击私人铸钱行为,维护货币流通秩序。随着市场的繁荣,北宋四川、南宋东南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交子、会子等纸币。南宋将纸币发行权统一收回户部,进行了纸币发行准备金制度的立法,明确规定纸币发行最高限额和准备金数额的比值,以稳定纸币币值,防范金融风险。
在市场竞争方面,北宋虽然继续实行禁榷专卖法,对食盐、茶叶等实行专卖,但不再由官府直接控制生产和销售,而是加强对生产领域的监管,销售环节则逐步放开,允许部分商人参与经营。商人可以通过购买盐引、茶引等资格证明,获取运销食盐、茶叶的特定营业自由。商人甚至可以预先向官府支付大额税负,然后代替官府在部分行业自行收取税金。新的经营竞争方式由此源源不断涌现,民间自由竞争得到官府的支持认可。
因此,编剧在《赘婿》中开金手指,让宁毅推行苏家布商加盟商制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进行私人订制,甚至还有“做空”“对空避险”“蚕丝期货竞争”等骚操作,用一千多年后的商战思维对竞争对手进行降维打击。这些经营形态在南宋特定自由宽松的商业环境中,亦属于合理想象,而非完全的天马行空。
历史时空定位准确,商战模式想象合理,剧情流畅不烧脑,固然是《赘婿》让观众叫爽、持续受热捧的原因。而其引发共情的更深层内核,恐怕是宁毅虽出身寒微却积极进取的奋斗姿态,与妻子携手渡难关一路打怪升级的共同成长,更是只身犯险守护霖安的侠之大义。
小小赘婿,大天大地。从独善其身的赘婿,到胸怀天下的侠商,突破身份限制的宁毅,寄托了当下普通人在现实中的太多情怀。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