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亲手杀死过敌军,却拯救过数量惊人的将士生命,并一再加速敌军的溃败,多次改变战争的历史进程;他们,战功彪炳,却从来不记名利,不求回报,甘愿躲在幕后默默奉献;他们,为了成全革命战争的胜利,什么都可以牺牲,包括亲情、爱情、名誉、地位,乃至生命。他们用智慧之手打开胜利之门。
近日,作家余之言创作的密码战题材长篇小说《生死叠加》,由《人民文学》杂志社特约策划、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小说从军事情报学的视角,以个性化元小说创作手法,用嵌套多变的迷宫式叙事结构,对密码战这种独特作战样式在革命战争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进行了艺术性渲染与传达。小说讲述了一对密码编码师与密码破译师,在几十年智力对决、战争对抗中,展开破解与反破解、密诱与反密诱的故事;立体地展现了同一对密码人的三种不同的命运结局,诠释了一种既对立对阵,又共存共生的特殊敌我关系;塑造了隐形战线、密码战场上多个少见而独特的敌对人物、赤诚战士,从全新角度赋予了编码师、破译师以奇崛的文学形象。
《生死叠加》使密码破译职业行为、使命特性与文学性描述达成了深度融合,同时也把英雄前辈在一战二战背景中全命抗击外侵、保护家园的信念,与现代人在百年谍患心态中的斗争精神,形成相互映射和历史比照,给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寓言意义和醒世警示作用,为中国战争文学增添了崭新的一页。
从创新角度来看,《生死叠加》的确是一次有益的文学探险和艺术求生,也是魔幻现实主义和量子文学观的自用与展现。作者把平行世界语境下的小说走势搓麻成绳,拧绳成团,大大增添了故事的弹性、韧劲和嚼头。
大概是因了多年受史料中职业密码人神秘职责、缜密思维、作为方式、保密习惯和言辞游癖的影响甚深,作者也似乎难以由着性子和好恶让笔锋爽直起来,习惯制造一些心理和语言错觉及某种智力上的诱惑,用叙述的圈套去掩盖读者亟需知道的谜底,甚至还常以挑战读者注意力和记忆力为乐事。某些赋予了伏笔性质的事件、情节和视角转换,在因果链上故意不作显现,留给读者自行把隐藏的线头挑出来,将人物关系和逻辑纹理拼接上,最终完成读者各自眼中的整幅版图,从而增强了小说的叙事智性和故事魅性。
一旦读者读懂了其内核要意,就会发现某些不便直白表达的繁诡叙事,正是本小说所涉特异密码战和另类谍报故事最恰当的表述方式。
当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时,余之言说,是国家当今某些隐秘档案逐步解密的现实,给他创作密码战小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更是战争年代隐秘战线上的英雄史实和奇人逸闻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余之言曾陪朋友去301医院探望一个病危老人。老人是战争年代过来的密码破译师。他似乎感到将不久于人世,像是有重大事情要交待。刚一开口却突然失声痛哭起来,呜咽着口齿不清地絮叨了半天。朋友告诉他,其实老人要说的就一件事:战争年代在破译一份敌军密电时,因自己疏忽而译错了一字电码。为此,他愧疚不已,从未原谅自己。尤其年老多病后,每每想起便会大哭一场。实际上,老人曾破译敌密无数,立下赫赫战功,然其却忘大功而铭小错于一生。
自此,这些神奇而高尚的老英雄走进了余之言心里。他定下决心,终有一日,要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把他们请进革命战争文学的画廊,让子子孙孙铭记其无名功德和光辉业绩。
为此,他访查深研了二十余年,却未做过一个字的笔记。那些奇人轶事、神秘作为、崇高信仰、神圣使命等,全都变成了鲜活的艺术形象、精妙故事、丰宏架构,直接刻录到了他的脑海,融入了他的血液,支撑起了他的灵魂。机缘一到,灵感闪现,信手拈来,便有了《生死叠加》。
在这部作品里,受那些无名老英雄使命信仰的熏陶,他不可遏制地突出了一点,那就是发自骨子里的忧患意识。他向安乐世事发出了泣血呐喊:“千古山海多少事,惟患安逸醉太平!”他在战争史料的皱折里隐秘爬行数十载,全是为了表忠这一腔家国情怀,渲染出积压于胸的活生生刺疼疼的安全忧患。
《人民文学》杂志卷首语指出,“《生死叠加》可以视为风格奇异、引人入胜又无从速览的深度谍战类型作品;《生死叠加》究竟更是勘探人性、礼赞英雄且手法高妙的正典品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否对战争文学有深化拓新之功,有待人们细读之后讨论。”
编辑:黄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