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有记忆起,
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所以我总忘记,
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你好,李焕英》
爱美,向往舞台,
坚韧不拔,为梦想勇往直前……
当我们在使用这些词汇时,
却未曾联想到,
它们也曾代表着自己母亲
青春里的闪耀故事。
看完电影《你好,李焕英》,
也想抱一抱年轻时的妈妈。
时光流逝,
花季少女们的青春故事,
今天,由我们来讲述。
欢迎收看
北师港浸大(UIC)版的
《你好,李焕英》。
你好,亲爱的胡女士
胡女士大学毕业时的照片
袁泉用妈妈的相机捕捉日出
袁泉(2019级影视学专业)妈妈喜欢摄影,为此她还买过一台单反相机,但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用。后来,这台单反成了袁泉的第一台相机。“我们喜欢在一起分享我们各自拍摄的照片。”袁泉说。源于对摄影的喜爱,即使妈妈对电影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也总鼓励袁泉多看电影,这也促使袁泉走上影视学的追梦路。
时间在妈妈的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它们不仅刻录着妈妈的青春,也慢慢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你好,亲爱的May
May年轻时
曾腾娜与妈妈May的合影
曾腾娜送给妈妈自己亲手绘图的帆布鞋
曾腾娜(2019级公共关系与广告学专业)妈妈喜欢女儿称呼她的英文名May。曾腾娜知道,妈妈心里住着一个小女孩。妈妈的少女心不仅体现在昵称上,她总是说现在的款式达不到自己对鞋子“清新脱俗”的要求。上学期,曾腾娜学习了设计的相关课程。寒假期间,她为妈妈手绘了一双“猜妈妈会喜欢”的白鞋。
在曾腾娜眼里,妈妈年轻时一定也对美充满向往。为了孩子,妈妈打扮的时间减少了,但在我们眼里,她们值得更多的美。
你好,亲爱的苗苗
苗苗(前排左三)与排球队友
苗苗参加跳高比赛,取得冠军
苗苗给学生上体育课
“苗苗”是王奕晖(2020级媒体与传播专业)姥姥给妈妈起的昵称,听到“苗苗”,王奕晖就会想到年轻时的妈妈。
妈妈在学生时期一直坚持体育专业。选择工作时因为家庭,她曾放弃了专业而教起了数学。直到43岁那年,她遵从自己的内心改教了体育。
高考报志愿时,王奕晖受妈妈影响,也抱着“做自己”的心态选择了UIC。“UIC让我找到了真正的潜力,也坚定了我做一个表达者的想法。” 上个学期,王奕晖还在自己的公众号中记录了妈妈“做自己”的故事。
“妈妈和我很不一样。我喜欢看书写作,她却是运动场上闪亮的存在。”我们可能和妈妈有完全不同的个性与境遇,但妈妈的经历能带给孩子坚持自我的勇气和未来走得更远的底气。
你好,亲爱的妮子
妮子青年时期在学校演出
舞台上的李幸如
因为妈妈名字里带有“妮”字,李幸如(2020级媒体与传播专业)的外公称呼妈妈为“妮子”,这个称呼也让李幸如感觉妈妈一直是可爱美好的女孩子。
每每翻看妈妈年轻的相册,李幸如总能被妈妈当年内秀灵动的气质打动,尤其是那几张舞蹈演出的照片。她高中时才知道,原来妈妈跟她一样,自小就喜欢舞蹈。年轻时,客家围龙屋前的晒谷场就是妈妈最珍惜的舞台。在妈妈心中,这个舞台不华丽,但它朴实纯粹。李幸如知道,登上专业的舞台一直都是妈妈埋在心底的梦。十五年的学习让舞蹈成为了李幸如生活中的一部分,进入UIC后,她便立刻加入了舞蹈类社团。
在妈妈眼里,李幸如是在舞台上长大的孩子。“每当妈妈看见聚光灯下起舞的我,都会热泪盈眶;我也会在这时想起妈妈年轻时起舞的姿态。” 李幸如回忆道。
原来妈妈埋在心底的梦也会在我们身上开花结果,这是一种跨越时间的默契对话。
你好,亲爱的王女士
王女士年轻时
“我的妈妈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这是齐凡(2020级金融数学专业)对妈妈的印象。她的妈妈是一位全职妈妈,舍弃了一份自己很喜欢、薪水也不错的工作,选择回归家庭。妈妈尽心关注着家里的每一个人,齐凡说:“妈妈扛过了很多压力。我的抗压能力也很强,这一点跟妈妈特别像。”齐凡进入UIC时选择了金融数学专业。她说自己预想过未来将要面对的学业压力及行业风险,但从妈妈身上,她收获了坚定及韧性,让她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未来。
每一位妈妈身上都有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投射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也会因此拥有了一份温暖的力量。
你好,亲爱的余女士
余女士(左三)与同学合影
周念妤与妈妈
妈妈年轻时离乡求学的经历让周念妤(2019级会计学专业)印象深刻。那时教育资源差距大、交通条件也不好,外出求学的孩子在陌生环境时有更多的困难要去面对。周念妤的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刚开始的班上倒数到最后名列前茅。妈妈的经历激励了周念妤。高考报名时,周念妤选择勇于突破自己,报考了英文授课的UIC。在UIC的第一学年,周念妤就获得了一等奖学金。“不管生活学习环境怎么变化,努力和坚持是始终不变的。”
妈妈的勇敢和坚韧,是我们勇于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精神动力。
“李焕英”故事里
不仅有妈妈年轻时的容颜,
还有她们的独家记忆与美好。
分享的同时,
我们其实也在回望自己的成长。
愿我们带着这份独一无二、
充满爱与温情的印记,
不忘爱意,好好长大。
也愿我们的“李焕英”,
做妈妈,也做自己。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制作 | 王雨杉 王奕晖 李幸如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高昕瑜
欢迎投稿至mpro@uic.edu.cn
I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