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孙永奇:我是一名普通的神经内科医生

三九脑科医院
+ 订阅

来自北方的他,身型修长,有北方人的直爽,也有神经内科医生该有的细心。他认为,责任心、平常心、爱心是一名合格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从医十余载,他用略带一丝骄傲的语气说:“我好像没和患者或家属闹过不愉快。”

说到从医初衷,他直言,那是父母的愿望。“但是从医后,每每看到患者康复出院,非常有成就感,这就是一名普通神经内科医生的快乐和价值。”他就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六科孙永奇副主任医师。

车祸后频繁眩晕确诊耳石症

去年5月,一位来自茂名的21岁小伙孙伟(化名)因为头晕找到孙永奇。据孙伟描述,一般发生在起床的那一瞬间,持续几秒后才能逐渐缓解,而且每天还要眩晕好几回,左侧平卧起身时最明显。

孙永奇在听完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后,认为是典型的耳石症。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也不是真正的石头,而是非常微小的碳酸钙结晶颗粒。“当附着在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时,就有可能引起眩晕。”孙永奇介绍,耳石症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这种病也逐渐“盯上”年轻人。

“耳石症的病因较为复杂,查明病因才是对患者负责。”孙永奇反复追问,得知患者在2020年初曾遭遇车祸。“耳石症的发病与老化、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其中外伤是诱发耳石症的重要病因之一。”给予耳石复位转椅治疗后,孙伟频繁眩晕的症状立刻得到缓解,顺利出院。

当车祸、高空坠落、跌倒等外伤后,出现与翻身、坐起、躺下等体位改变相关的头晕症状时,就有可能是耳石脱落引发的眩晕。一般情况下,从外伤到耳石脱落在3~7天内发生率最高,但有些患者的发病会稍微晚一些,因为外伤后早期头部活动较少,等到生命体征平稳,开始逐渐恢复日常活动时,耳石滚动引发的头晕才会逐渐凸显。孙永奇介绍,借助耳石复位转椅,能够减少手法复位的不精确性,提高了复位的有效率。“大部分患者只需接受一次治疗就可以完全康复,还有少数人可能需要接受两次以上的治疗。”

在孙永奇看来,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发病的前因后果,才能认清神经系统疾病的“套路”,把病看“透”了,从而给出专业的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患者要把握溶栓“时间窗”

脑梗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脑梗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200万,大约每21秒就有一人致死,已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孙永奇介绍,急性脑梗的治疗就是一场“大脑与时间的赛跑”。“如果能在发病后4.5小时的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因此静脉溶栓是脑梗时间窗内临床上推荐的治疗方式。”

1月9日早上8点左右,正在交班的孙永奇接到通知,一名怀疑脑梗的患者正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5分钟后,患者到达医院,孙永奇完成初步评估后,又迅速为患者安排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孙永奇认为是急性脑梗的诊断基本明确,于是立即启动绿色急救通道。

孙永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向家属详细地解释清楚,又反复强调静脉溶栓对脑梗急性期救治的必要性。孙永奇强调,脑组织不同于人体其它组织,坏死后不能再生,因此,在最初发病的4.5小时内,治疗目标是通过动、静脉溶栓尽快打通血管。“约40-80%的患者堵塞的血管可能再通,症状也会很快改善甚至完全恢复。”如超过4.5小时的黄金时间,治疗目标只能改善症状,防止病情继续进展及中风复发,目前尚无任何特效药物可以让现有症状完全恢复正常。

不过,在发病后3个月内积极进行神经康复治疗,是有可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但若超过6个月,任何治疗的效果都十分有限。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孙永奇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实施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从入院到溶栓治疗仅用45分钟。”最终,患者如愿康复出院。

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孙永奇经常会遇到因为缺乏医学知识,对诊疗方案犹豫不决的家属。“家属可以纠结,但医生不能‘干着急’,要理智客观分析问题,更要积极沟通。”孙永奇认真地说,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快”是救治的关键。“在最佳治疗时间窗内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神经系统疾病,医病也要治心

家住东莞的63岁男子林叔从去年年初开始,就经常头晕。“躺的时候还好,坐或者站的时候,就感觉晕头转向的了。”林叔说,随后还陆续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重影、行走不稳等症状。去年年中,林叔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些好转,林叔便出院了。不过,出院后不久,林叔就感觉头晕的症状似乎加重了。

去年9月初,林叔突然间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吓得他不敢睁眼,也不敢动。在家属的陪同下,林叔找到了孙永奇。结合影像检查资料和临床症状,孙永奇认为是小脑梗死的诊断明确。“患者后循环处于明显缺血状态,随时有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孙永奇了解到,由于长期被头晕折磨,且辗转各大医院均未能治愈,导致患者异常焦虑,并达到中度抑郁的程度了。因此,孙永奇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也把心理因素考虑进去,还时常鼓励开导林叔,让他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孙永奇介绍,大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愈后存在理解偏差,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大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慢病健康管理,也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疾病本来也有可能影响大脑的海马结构、海马旁回等参与调节本能和情感行为的区域。”因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容易合并心理疾病。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减轻疾病对健康的影响。但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疾病恶化。”孙永奇强调,面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治病的同时还要时时关注患者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和科学的治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神经内科医生。”孙永奇反复强调。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中,他时刻把“责任心、平常心、爱心”放在心中,虽普通,却也不普通。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