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江门·机制之变|工作常态长效,文明历久弥坚

南方日报

走进蓬江区华园市场,市场内灯光明亮、农产品整齐摆放,市场外交通顺畅、秩序井然,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华园市场的改变,得益于江门组建五人组或七人组对农贸市场进行实行网格化综合治理。“我们与区城管局、公安等部门以及华园社区、华园市场管理方等组建起七人小组,共同驻点管理华园市场以及周边300米范围。”蓬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监督股副股长朱小兰介绍。目前,该市129个网格市场已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网格化综合执法要求,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

江门创新设立农贸市场网格五人组(或七人组)后,不少农贸市场的环境焕然一新。图为新会濠桥市场。杨兴乐 摄

江门创新设立农贸市场网格五人组(或七人组)后,不少农贸市场的环境焕然一新。图为新会濠桥市场。杨兴乐 摄

通过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江门把文明城市创建经验制度化,逐渐步上常态、长效的良性轨道。

从神经末梢上入手,在麻绳最细处攻坚。小至乱过马路、乱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纳入惩戒体系,大至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政策制定,江门在探索把文明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的常态长效机制,让侨乡的文明基因历久弥坚。

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文明城市创建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接下来,江门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组织领导机制、常态化督导机制、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

领导督导更有力

把压力转化为创建动力

因超标排放水污染行为,位于江海区的金盈富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去年被列入江门文明创建黑榜。根据整改要求,该企业聘请了专家对污水处理流程进行改造,并投入40万元增加污水预处理池设备以及储蓄罐。“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后,我们的污水排放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企业排污达标,是江门活用“红黑榜”提高督查威慑力,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的典型案例。为了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江门坚持每半月公布一次“红黑榜”,每季度进行一次创文第三方测评,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责任人给予通报、谈话和问责处理,化压力为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像这样的机制创新还有不少。为了推动文明创建保持常态长效,江门频频出招:

——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创文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

——建立健全四套班子成员联系镇街、市区两级单位结对社区创文工作机制,组建8个由市领导挂帅、相关市直单位参加的创文专项督导小组,市创文办组建专业创文督查队,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发力,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督查;

——创新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制定实施《江门市创文绩效激励办法》,以奖代补支持各区文明创建;将市直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与结对镇街、社区创文成绩挂钩,实行责任共担,形成合力……

随着一系列督导、考核、曝光、问责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江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带动全市干部职工走进大街小巷、村组田边,争做创建文明城市的排头兵。更有力的领导督导,带动了更广泛的群众参与,一支支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督导队纷纷成立,广大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以及热心居民群众,成为遍布城市的文明监督员。

“来,大家把路边的衣物和陈皮收一收啊,路边不安全,请拿到院子里或阳台上去晒。”近日,蓬江区白沙街石湾社区的居民发现,几名穿红色志愿服的督导员经常在小巷里巡游。

为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蓬江区以社区(村)为单位,组建了100多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志愿督导队。从保洁不到位、杂物乱堆乱放,到横穿马路、随地吐痰……大大小小的督导队就社区内大大小小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暴露的问题,为江门探索创建文明城市督导机制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管理更重“全周期”

实现从源头到末梢全流程治理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谋划、系统治理。江门努力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系统工程抓细抓实,牢固树立起“全周期管理”意识,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跨部门互通互联及信息共享共建的协同管理机制在探索。江门创新设立的农贸市场网格五人组(或七人组),就是生动实践。

“针对农贸市场的管理,一般需要涉及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如果无法形成部门间协同,就容易形成‘九龙治水,水患难除’的局面。”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网格五人组的建立使得各部门“攥指成拳”,通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实现精细化管理。

例如,市场内由市场监管部门网格员牵头负责,市场周边整治由城管部门网格员牵头负责,而针对任意一位网格员发现的问题,网格组内可以依据部门职责迅速归口处置整改,有力提升治理效率。

“全周期管理”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江门在文明创建的具体实践中,从各个领域摸索建构完整的管理链条,努力实现从源头到末梢的全流程治理,从而形成前期规划研判、中期应对执行、后期复盘反馈环环相扣的城市治理体系。

“文明城市创建十分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必须做到‘全周期管理’、全流程介入。否则,文明创建就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治标不治本,甚至引发市民反感争议。”江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城市更新工作为例,江门尝试把文明建设融入到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周期”。在早期的规划阶段,重大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要结合文明创建工作要求;在建设环节,强调文明施工,并及时听取群众意见;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中,则进一步强调提升日常管理服务的质量,实现真正的便民惠民。

“全周期管理”也是动态管理,江门在探索对各项工作实施常态考核。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对“一把手”的考核。通过完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考核制度,江门已把相关工作指标纳入单位主要领导年度考核评优,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挂钩。

经验迈向制度化

把成功探索转化为制度优势

去年12月中旬,江门团市委接连发出两份通知——《关于规范和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建设标准的通知》《关于开展“六大行动”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常态化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创文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内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

把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提炼成制度化的工作标准,并进行复制推广,这是江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的基本路径之一。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爱心之城”建设的实践经验,江门定期命名“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社区”“爱心家庭”示范点,并制定《江门市市民素质提升长效化工作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凭借长期除“癣”实践积累,江门治理“牛皮癣”的经验逐渐制度化。“‘牛皮癣’是城市顽疾,单靠碎片化处置是很难解决的。我们结合城管工作的经验,将其整治清理纳入环卫一体化服务范围,并实行‘一清二呼三罚’工作法,加强源头监管、综合整治,建立起了一套‘禁、清、导’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来,截至2月25日,已累计清理城市“牛皮癣”34.63万处,通过“语音提示系统”对149个违规号码限制使用,责令整改511次,立案查处119宗,各社区普遍设置便民公示栏,“牛皮癣”问题显著改善。

针对不文明施工存在的问题,江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市文明办印发了《加强江门市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提升围挡水平及公益宣传品质工作方案》,为工地文明施工提供了明确指引,整治效果获得了市民的认可。

“在长期的实践中,江门因地制宜,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留下来,进入常态化运转;还有一些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科学的动态调整后,重新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新的活力。”江门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编辑 周柳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