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示范十记|水体净化记:告别黑臭水,还来清如许

南方+ 记者

一河碧水,两岸秀色。新会英洲海水道(城区段)两岸,居民楼依水而建,两岸新种的植被绿意盎然,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鱼翔浅底的生态新画卷。

新会英洲海水道(城区段)两岸,居民楼依水而建。

时间拨回到几年前,英洲海水道(城区段)曾受沿岸工业和农业影响,污水直排、河水浑浊、又黑又臭。经过综合整治,如今河水终于清亮了,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鞠一捧文明水,创一座文明城。英洲海水道(城区段)整治是江门高标准、精细化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打造和谐宜居城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江门城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流域治理的要求,强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措施,对列入全国监管平台的12条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全面整治。

今年1月,英洲海水道(城区段)经第三方评估、监测,四项指标(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长期稳定达到消除黑臭标准。自此,12条黑臭河已全部完成消除黑臭的目标任务,黑臭消除率达100%。

经过综合整治,新会英洲海水道(城区段)终于清亮了。

管道截污水

“以前都不敢开窗。”大滘村村民梁先生从小在河岸边长大,房子距离英洲海水道(城区段)仅几百米。“河面漂浮着一层垃圾,水底堆积着厚厚的污泥,一到夏天,蚊子和臭味一起扑来,简直无处可躲。”回想起整治前的英洲海水道(城区段),梁先生直皱眉头。

水环境污染,病症在水中,根源在岸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长,英洲海水道(城区段)中上游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排入河流,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遭受严重污染。

2018年5月,新会区英洲海水道(城区段)被列入江门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清单。为更好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新会区投入4.52亿元,由新会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全程管理,中铁广州工程局负责牵头具体工程施工,采用EPC+O总承包模式,开展综合整治。

改造,从截污开始。然而,控源截污牵一发而动全身。整治工程有4条河道位于新会大道以南,河道两侧大部分为棚户区。根据方案,铺设河道截污管道需结合挡墙同步实施,因此,要对河道两侧的部分建筑物进行拆迁,总计拆迁面积逾10万平方米。

拆迁范围广、难度大,但河道治理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破题?综合整治小组几番调研、论证,决定调整方案,根据各支流情况因地制宜施策。“对于建成区、未建区,采用堤岸结合方式,截污管道、挡墙及生态护坡同步实施;对于城郊区拆迁难度较大的区域,将截污管道设置于河道中,并对河道两侧破损挡墙进行局部加固修复。”工程负责人表示,两个方案结合开展,既最大程度减少了拆迁,同时将管道敷设到“最后一公里”。

说干就干。2019年,工程施工队进驻沿线各村,排查沿河污水流向,杜绝污水直排现象。一方面新建9座大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采取措施控源截污;另一方面埋入污水管网,畅通支流和“毛细血管”,原先直排入河的污水就此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真正从源头整治河道污染。

清淤通“活水”

2019年3月,一支施工队来到了新会文华小学东侧,开始进行深冲河清挖工程。“盼望已久了!”文华小学家长李先生难掩激动。碧桂园社区深冲河曾是文华小学不少家长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风一吹,河水的恶臭就飘进学校里,真怕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李先生等一众家长担心的问题,也压在圭峰会城河长办负责人心里。此前,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报道了新会区黑臭水体问题,指出英洲海水道(城区段)中下游的碧桂园社区深冲河段污染严重,又黑又臭,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整治迫在眉睫。“该河段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深冲河断流导致泥沙堆积,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让河水恢复原来的水生态、水系统。”上述负责人介绍。

在干涸河道,工程队以人工或使用挖掘机,挖出淤泥和大堆垃圾。而在水量大的河道,工程队则使用绞吸式挖泥船,用绞刀头打散黑臭水体的淤泥层,随后,“散装”淤泥被船上的泵机吸出,经过排泥管直接流入底泥堆放场或外运。

英洲海水道(城区段)设置专人每日打捞垃圾、水浮莲,清理河岸垃圾和杂物。

一个月后,深冲河断流段“重获新生”,上游的河水汩汩不绝涌入下游。“水底下的绞刀一动,淤泥都给‘搅’没了!”李先生说,生态环境变好了,家长们的担心迎刃而解。

“整治水体污染必须采取内外兼治的措施,既要控制外源性污染物质的输入,又要通过河道清淤、河槽疏浚等达到治理内源污染的目的。”工程负责人表示,清淤疏浚工程保证了河道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和活水能力。

淤泥清出来后,怎么处理?工程负责人介绍,重度污染底泥经处理后将外运处理;中度及部分轻度污染底泥,经处理后,用于填埋造岛;轻度污染底泥则经修复后,进行资源化利用。

看着潺潺流水,等孩子放学的李先生感叹道:“心里的大石头也放下了,周末还想带孩子来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沿河增绿化

新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河道清挖……一系列工程的推进,各方共同努力让英洲海水道(城区段)四百多亩水面又恢复了清波碧水。

工程队正在加固两岸护栏。

目标不止于此。“黑臭水体治理必须标本兼治,才能实现一座城和一条河的共生共赢。”工程负责人说。

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的基础上,英洲海水道(城区段)再做“加法”:绿化、固堤、修碧道、建公园等。结合碧道建设及城市发展需要,新会实施堤岸修复、生态净水、活水循环、功能提升等工程,打造“一河两岸”新景观。

新会实施堤岸修复、生态净水、活水循环、功能提升等工程,打造“一河两岸”新景观。

具体而言,工程队在河道主要排口处设置生态浮岛,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长效减轻水体腥臭及富营养化现象;规划海绵城市方案,设置下沉式绿地、生态植草沟、透水铺装等,通过城市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谋定后动,成效初显。生态环境变好了,居民的幸福感也提高了。碧桂园南湖郡居民有切身的体会:站在阳台就能看河岸美景,色彩缤纷的城市碧道沿着河道向水而生。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曾经躲着河边走的人们,又重新在碧水清波的岸边驻足。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将继续严查违法排放生活污水、乱堆垃圾等行为,引导群众积极监督共同治理,全力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让城市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共同谱写城市生态文明新篇章。

【撰文】周柳妤 张婧媛 董有逸

【摄影】杨兴乐

编辑 钟惠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