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是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18世纪工业化制糖以前,糖可谓奢侈且昂贵,普通老百姓并不能经常购买。食糖通常主要指的是蔗糖,但从广义的角度看食糖,还应包括淀粉糖,即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麦芽糊精等。而且因为淀粉糖来源不是甘蔗和甜菜,而是产量更大的玉米等,它的价格更低、消费量越来越大。
淀粉糖中最常用的果糖分为两种类型:来自水果,蔬菜和蜂蜜的天然果糖;以及果糖生产厂家制造的甜味剂,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浆等。其中,天然果糖中包含大量纤维和其他化合物,能够帮助减缓果糖在人体中消化及吸收。因此,天然果糖是非常健康的食用糖来源。
但不幸的是,我们生活中食用的糖更多是来源于工厂的加工糖。我们常见的含糖饮料(奶茶、可乐、含糖酒精饮料等)、甜品(糕点、冰激凌等)、甚至部分菜品中加入的都是加工糖。加工糖最常见的就是果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者称之为果葡糖浆,是一种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品)。这些加工糖带来的口感更好,一般认定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73倍。并且过去认为使用果糖代替砂糖,在相同甜度下可以减少热量摄取,其升糖指数也很低,认为果糖在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上较佳。自1976年至2010年为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认为高果糖浆是安全的。
但是,现在此观点已经遭到反驳,医学界认为果糖只是“不会醉的酒精”(会造成脂肪肝、肥胖及成瘾性)。必须严格限制及预防上瘾,否则会造成代谢综合征。果糖可能导致新陈代谢紊乱,使人罹患心脏病、糖尿病及痛风的几率增加。其中,果糖与痛风的关系在近几年也越来越被重视。多个前瞻性大型队列研究都得出饮用含糖饮料可以增加痛风的患病风险。包括2012年美国ACR痛风管理指南也建议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以此降低新发痛风风险和痛风确诊患者的病情进展风险。高果糖浆的化学结构会刺激食欲,并可能使肝脏将更多的威胁心脏安全的甘油三酯输出到血液中。另外,果糖可抑制体内的微量元素铬,而正三价的铬在维持血糖、胰岛素和胆固醇的正常水平上起重要的作用。2008年胰脏癌细胞实验研究也初步发现,胰脏癌细胞代谢果糖的速度高于葡萄糖,果糖也可能会诱导胰脏癌细胞分化,因而促进胰脏癌细胞生长。
毋庸置疑的是糖使我们的食物变得更加可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但它同样给我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在选购“甜蜜食物”的时候,尽可能选择例如水果等非加工食物,降低健康风险。
作者简介
丰帆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熟练掌握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病的诊治。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琶洲院区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联系电话:020-89169091。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