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9时,带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表彰证书,广宁县宾亨镇党委书记黄捷回到了家乡。脸上略显疲惫的他,还是难掩心中激动的情绪。
广宁县委、县政府为其安排了简单的欢迎仪式。黄捷用第一人称视角,向在场人员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消灭‘贫困’,削去的只是两个字。搬走的却是老百姓心头上的一座座山。”他表示这份荣誉是属于大家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付出辛勤汗水得到的伟大成就。
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261户18585人已100%达到“八有”脱贫,并完成退出。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92.12元,100%达到稳定脱贫标准,收入实现逐年稳定增长。全县26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十项”退出标准,100%实现退出。
“脱贫是时代的新起点,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才是我们工作的终点。”广宁县委书记谢桂坤现场发起“动员令”,要求全县干部以此次表彰为契机,牢牢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发挥广宁的比较优势,对应湾区所需、广宁所有、广宁所优,实现配套发展,补缺发展、一同发展。
简单的座谈过后,黄捷脱下受表彰时穿的西装,换上便装,夹着水杯和扶贫笔记本,便驱车直奔宾亨镇。2月22日赴京,离开工作岗位不到4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要赶回村看看。“表彰对我而言既是鼓励,亦是鞭策。”黄捷告诉记者,昨日的激动现已化作压力,化作推动自己继续加油干的动力。
任职不到3年,黄捷遍访全镇817户1753名贫困群众,新的一年里,他正实践着新一轮的回访。
黄捷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圩镇旁的“娟姐”藤编扶贫工作坊。
黄捷来到“娟姐”藤编扶贫工作坊,了解生产情况。施亮 摄
作坊法人禤容娟曾是一名贫困户,她需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和三个孩子,两年前她参加培训习得藤编手艺,希望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黄捷走访入户了解了她的情况以后,协调成立藤编扶贫工作坊,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工作坊已带动43名贫困户和群众就业增收。以娟姐为例,每月她能拿到4000到5000元工资。
工作坊春节复工时,黄捷正好在北京,因此回村的第一件事,他便来作坊了解复工情况。看到工位上坐满工人,都在加紧生产,娟姐在旁麻利地打点着藤椅,他也就放心了。
黄捷在日常遍访贫困户的工作中,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激活这些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在疫情期间,黄捷通过多方联系,整合各渠道资源,安置了72名贫困户到公益性岗位、3名贫困户为护路员,推荐了20名贫困户到镇内企业工作;复工复产后,累计落实420名有劳动力贫困户转移就业。
此外,他还成功帮助中村村优质水稻申报一村一品项目,投入54万元发展百香果、玉米、巴西香蕉等项目,实现减贫益贫目标。
在妙村村,黄捷走访入户了解脱贫后村民的生活需求。施亮 摄
黄捷随后来到了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妙村村,继续走访入户工作。当时虽然下着不小的雨,记者却发现妙村村环境整洁,硬体化村道平整宽敞,村民的住房都经过翻新修葺。
“以前我们最怕雨天了,瓦顶、墙体都在漏水,现在有了新家舒服多了。”在镇村两级帮扶下,2018年李嘉敏通过危房改造工程,和两位女儿住进了新建的“两层半”。
贫困户生活有没有改善,是黄捷一直记在心头的事。他始终坚持用情用心用力,设身处地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谋划长远发展。
据统计,该镇累计投入1615万元实施危房改造,435户贫困户住上安全住房;投入1900多万元统筹实施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实现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1500元。曾在财政部门工作过的黄捷还为光伏项目挑选最适合的材料、测算最实际的收益,研判再讨论,慎之又慎才放心开展项目。
“获表彰的第二天,不同样是我们的工作日吗?”黄捷告诉记者,当前必须做好后续工作,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使乡村振兴能够有效衔接,这就是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南方+记者】施亮
【通讯员】凌杰 冯铁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