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6.47亿!这个“新一线城市黑马”将有大动作?

粤商天下
+ 订阅

新年新目标,2021年佛山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以上,这与广东省2021年GDP增速目标6%以上不谋而合。

作为新一线城市“新秀”,佛山闯出一番天地: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8107.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816.47亿元,年均增长6.1%,成为全国第17个、全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城市。

从传统的贴牌代加工、三来一补的“汗水驱动”模式,跃升为自主品牌进化、打破技术封锁、拥有核心创新能力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民营经济高歌猛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佛山转变发展模式的最大底气。

民营经济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佛山是靠市场经济、草根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典型样本。”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佛山民营企业蓬勃生长。

2018年,佛山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以上,相比东莞民营经济约占50%、深圳约占42%、广州约占40%,这个占比实属不一般。

2019年佛山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高达6748.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8%。

2020年佛山展现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一大批优秀企业逆势增长,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718家,企业增量为全省地级市第一。

佛山2020年底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万亿元大关,位居全国第七,超过两个重庆、五个郑州、六个沈阳,成为打败大部分二线城市的“黑马”。

在佛山这个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成,百亿级企业就有18家,主要分布在家电家具、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肥沃的商业土壤培育出碧桂园、美的、海天味业、东鹏、格兰仕等优秀民营企业,其中不乏500强企业和百亿市值公司。

“佛山模式”更是充分利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由民营资本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曾评价:“佛山模式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作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佛山很中国。佛山能做到,中国其他地方就能做到。”

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

佛山不仅是民营经济大市,还是制造业大市。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佛山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佛山产业结构长期坚持以制造业为主导,佛山的第二产业占比在1978年已达到50%,并一直维持在50%以上。

2019年佛山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1.5:56.2:42.3,2020年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5:56.4:42.1,第二产业占比仍有小幅提升,接近六成。

专注于制造业的佛山,涵盖家电、家具、陶瓷、装备制造、金属加工等众多传统行业。

制造为主的经济结构使得佛山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近年来,佛山坚持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佛山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推动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20年佛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884家,共计5718家,增长量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共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平台100家。

“佛山科创最强大脑”季华实验室,是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是广佛人才资源“碰撞”的成果;三水区渔业产业园青岐片区是发展现代智慧农业的优质载体......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大量优秀人才的引进与资源的涌入,促使佛山在“创新驱动”模式发展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此刻的佛山,刚迈入万亿GDP俱乐部,若想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必须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三龙湾便是其发展的强力驱动器。

三龙湾地处广佛交界,北接广州荔湾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东边是广州南站,东南侧是南沙自贸区,占据得天独厚地理优势。

三龙湾围绕着经济创新,立足创新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5G、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悉,重点落户产业项目15 个,投资额达149.4亿元,在谈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额达269.5亿元。

迈进“十四五”时期,佛山将继续发挥民营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市的基础优势,努力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率先突破,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编辑:享 耳

文中所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