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 假装自杀导致女友溺亡,哪些问题值得反思?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笃鲜

据中国之声,江苏淮安男子李某假装自杀,女友孙某下水相救,被李某拽入深水区溺亡,李某生还。淮安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当事人未上诉。

有网友认为这是一起妥妥的“谋杀”,于是质疑杀人居然不用偿命。然而,比起看到新闻标题便倾泻情绪,更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认真审视“是什么”与“为什么”。

淮安市检察院介绍,李某客观上不会游泳,在供述中表示假装自杀是为了吓唬孙某,不存在杀人的主观故意,酒后判断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有意外事件、过失致人死亡、故意杀人三种不同观点。

最后以故意杀人罪起诉,是因为李某曾进入深水区,明知比自己矮的女友在深水区会有危险,仍拉拽其进入,系对孙某的死亡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而非过失。考虑到李某是临时起意,有呼救行为,再加上事后如实供述、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等情况,检方提出了相应量刑建议,并被法院采纳。

应当说,判决有理有据,进行阴谋论揣测毫无意义。除了法律层面的解读,有必要在悲剧发生后进一步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孙某身亡、案发时还不到20岁的李某身陷囹圄、两个家庭都变得破碎,避免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切莫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此次事件中,很多因素都助推了悲剧发生,可归根结底还是李某缺乏法律和安全意识欠缺——原因自由行为不能逃避罪责,醉酒者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也正因为饮酒会使判断能力下降,饮酒者尤其要注意自控;而作为成年人,搞出“觉得没面子所以假装落水吓唬女友”的把戏着实荒唐;听到“要死就一起死”便强行拖拽对方进入深水,更无法用年轻冲动当借口。做事不顾现实后果与法律制裁,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另一方面,孙某入水救人的急切心情值得理解,但事实无数次证明,没有救生经验的人自行下水营救,将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极有可能发生危险。立即打电话报警、向周围呼喊寻求更多人帮助、抛掷有救生功能的物品都是较好的选择。

此外,报道中有一处细节值得注意,二人发生争执是因为孙某看到李某几天前赌博的信息。把这起事件的账算在赌博头上,似乎并不冤枉。

编辑 董晨晨
校对 冯志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