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为了推动技术发展,“欧盟必须摆脱对中国稀土的过度依赖”。
在今年纪念欧盟工业日的视频讲话中,冯德莱恩强调,欧盟目前的绿色和数字技术对一些稀缺原材料较为依赖,为了制造电动汽车、生产纯氢、生产太阳能板等产品,欧盟进口了锂、铂和金属硅等稀土。而这些稀土98%来自中国,这是不可持续的,“欧盟必须摆脱对中国稀土的过度依赖”。冯德莱恩还直言,2020年年底成立的欧洲原材料联盟就是为此而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欧盟对进口的依赖,并在成员国之间流通关键材料。
相关资料显示,稀土是资源是现代化工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元素。稀土产自中国、美国和缅甸的一些地区,其他国家也有微量生产,中国的稀土供应量占世界稀土供应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一直在全球稀土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自2020年12月1日起,中国出口管制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生效后,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等相关的物项都被采取了禁止或限制性出口的措施。
有专门生产稀有金属公司负责人表示,尽管鼓励供应链多元化是明智之举,但想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非易事。因为供应链转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买家总是倾向于更低的成本。“中国企业是非常优秀的运营商”,他们不用担心库存贬值会对资产负债表造成打击。当买家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时,他们只能去中国。
对于中国稀土资源问题,早在2019年11月,中国官方就已经明确了自己态度。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现在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的产业链条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在这种情况下,试图主导或者垄断某一个领域或者市场、亦或者人为地将谁切除出去,都是行不通的。
耿爽还强调,中国是全球稀土的第一储量大国,也是第一生产大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协同、共享的方针,推动国内稀土产业的发展,愿以稀土资源和产品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的正当需要,为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