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陆丰市首期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召开,实行“村支部书记讲、镇党委书记听、县党委书记评”模式,村支部书记们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晒成绩、谈经验、找差距、拼干劲,掀起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干事热潮。
经过前期推荐、筛选、考察,8个村从全市335个村(社区)中脱颖而出,以视频连线+PPT演示的形式“上台打擂”。哪8个村能登上擂台?往下看,投票选出你心目中的“擂主”!(投票截止时间:2021年2月25日晚上12时)
全市首次!陆丰8位村书记“上台打擂”,你投谁一票?(可多选) 南塘镇潭头村 甲西镇范袁村 金厢镇下埔村 河西镇卧龙村 湖东镇竹林村 陂洋镇双坑村 碣石镇上林村 城东镇高美村 提交
南塘镇潭头村
南塘镇潭头村。
打造“一村一品”沙浮洋种植基地,帮助24户有劳力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6万元;凝聚乡贤反哺家乡,牵手乡贤开办的深圳金稻园餐饮企业,有力解决贫困户和村内青年就业问题;多方筹资建设潭头村休闲文化广场,为五保老人建立爱心之家,唱响乡风文明“好声音”;新班子上任后,潭头村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开门“第一件事”,党员干部发挥带动全村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乱像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甲西镇范袁村
甲西镇范袁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断丰富村民自治载体和形式,加强“一约四会”和道德红黑榜建设,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主评选出15户“星级文明户”,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去年分别被汕尾市委、陆丰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制度优势,建立“网格吹哨、干部报到”和综合治理工作站联动管理机制,去年成功化解6宗村民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金厢镇下埔村
金厢镇下埔村。
坚持“党建+红色”发展模式,依托周恩来活动居址、虎洞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打造集观光旅游、革命历史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乡村,去年村集体收入56万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70倍,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活动,推广垃圾分类,组建广场舞队、妇女爱心服务队,开设妇女夜校、开办跳蚤夜市,举办“红色下埔,擂茶飘香”活动、老少皆宜的实用型知识讲座和文体活动,提升村民幸福感。
河西镇卧龙村
河西镇卧龙村。
聚焦产业发展,引进陆丰市农智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弃耕荒地318亩,采用“支部+基地+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农户)”建设模式,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研发团队初步合作开发,发展甘薯种植和深加工,带动村民就业近100人,年增收达3.6万元;聚焦生态宜居,利用现有生态旅游资源,投入100万元建设党建主题公园,打造田园风光、党建文化、游乐设施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标杆,预计建成后村集体收入将达10万元,直接带动3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户年均收入1万元以上。
湖东镇竹林村
湖东镇竹林村将80多亩荒废多年的集体土地进行复耕。
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80多亩荒废多年的集体土地进行复耕,通过种植板栗南瓜、奶油南瓜玉米、芋头等多种作物,带动15个贫困人口耕种就业,累计增收达10万元;设立“扶贫车间”,为村里的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培训与工作岗位;发挥地理优势,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每年5万元的集体收入;率先设立住房保障经费、医疗保障基金以及教育发展基金,成功救助25名患病贫困人口,帮助23户危房户完成改造或重建,资助19名在校生。新班子上任后,广泛听取民意,修缮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两条长年失修的水利沟用;遍访贫困户,利用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帮助贫困户更换老旧电线,消除安全隐患;制定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制度,针对性解决贫困户生活困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陂洋镇双坑村
陂洋镇双坑村肉菜综合市场建设前后对比图。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立新能源公司,发展光伏发电等绿色环保产业,建成陆丰首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预计村集体平均每年将有约90万元收益;争取资金190万元建设村肉菜综合市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产生16万元收益,为11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并解决了占道经营、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引进农业合作企业2家,流转土地360亩,积极引导荔枝、龙眼等农业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碣石镇上林村
碣石镇上林村俯瞰图。
坚持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打赢“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战;通过“村集体出一点、帮扶单位补一点、乡贤资助一点、村民自愿捐一点”筹集资金320万元,完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上林小学教学楼修缮;大力鼓励本村致富能手在村创业,吸引外出乡贤回乡创业;将全村1000多亩丢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进行集中经营,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77元,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
城东镇高美村
城东镇高美村茶园。
坚持“高质量、绿富美”的发展方向,全面开展清产核资、仲裁认定、依法收回等工作,收回“四个明显”不规范合同45份、违规延包土地6250多亩,经流转使每亩每年10元租金提升至600元;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率先成立了陆丰市第一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茶叶、竹笋、海鲈鱼、商品猪等“四大产业”,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65元,较2015年翻了近三倍,集体经济收入告别“零收入”,突破200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走好群众路线、凝聚乡贤力量、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土地流转……登台打擂的8个村各显神通、各展风采,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开展这种交流会很有必要,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参加交流会的一名村干部说。
会上,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充分肯定各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强调要紧紧围绕“五大振兴”“八大美丽”,聚焦短板弱项,全力打好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三块地”改革攻坚战、“两违”建筑整治攻坚战、农村交通大会战,纵深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狠抓乡村治理,奋力走出一条符合陆丰实际、具有陆丰特色的乡村振兴4.0发展道路。
据了解,为进一步做实做细村级换届“后半篇文章”,推动新一届村级党组织书记始终保持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陆丰市印发了《陆丰市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方案》,按照“每两月召开一次、围绕一项中心工作、设置一个交流专题”的原则开展交流会,拟年底前开设基层治理、无毒陆丰、安全生产、两违整治、基层党建等5个交流专题,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良好氛围,为陆丰在“十四五”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基层保障。
此外,陆丰市委还将全面运用人大监督、机动巡查、媒体曝光、领导检讨、部门问责,逐月复盘、逐季亮牌,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结合“最美丽镇、村(社区)”和评定“最脏乱差镇、村(社区)”行动,严肃整治乡村振兴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切实推动以变化见成效、以结果论英雄。
【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通讯员】陈锦锋 林伟城 邱汉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