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计算机学院毛睿:培养打破“卡脖子”青年军

南方+ 记者

心怀家国

放弃优渥生活海归

毛睿70年代出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小学高级教师,父亲则是高级工程师。家庭和时代的熏陶形成了他的性格,对祖国忠诚热爱,讲求集体和实干,崇尚“十年磨一剑、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

他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第一次被点燃是1984年奥运会。“那时电视还不普及,夏天的每个傍晚等着邮差送来报纸,然后和邻居们一起欢呼中国金牌榜上的进步。”毛睿回忆道。

2001年申奥成功,在德克萨斯大学求学的他兴奋地一拳砸在餐桌上;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旧金山传递,在甲骨文工作的他,在街头高举五星红旗,顽强斗争、勇敢护航;开幕式那天,国歌响起时,他在硅谷住所和朋友肃然起立共唱。

2009年陈国良院士南下加入深圳大学。翌年,毛睿放弃硅谷富足安逸生活,缩减70%工资全职加入陈院士团队,并随后放弃了美国绿卡。回国前夕,他心中许下宏愿,总有一天要做中国自己的数据库。

实干坚守

投身基础研发和人才培养

从大学至今,毛睿二十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一直跟打破“卡脖子”枷锁紧密相关。

1997年,毛睿在中国科技大学加入了陈国良院士与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合作项目:基于国产曙光-1000计算机的淮河流域防洪调度。在当时,国产硬件研制难应用更难,此类项目需要使用安全但相对落后的国产计算机,并掌握很多对于计算机专业晦涩无用的水利知识。为了推广国产计算机和提高核心部门安全性,他扎根国产设备,学习水利知识,一干4年完成本科和硕士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大幅度提升了泄洪、蓄洪区启用等水利调度操作的精准高效性,据测算避免了上百条生命和上亿元财产损失。项目1999年通过鉴定并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加入深圳大计算机学院后,彼时学院以教学为主,毛睿建立了学院第一个研究型团队,带领团队获批建设了从市、省到国家的系列高端科研平台:深圳市服务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国产高性能数据计算系统工程中心、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他投身立德树人一线,创建“高性能计算特色班”,培养民族计算机产业核心人才。同时,紧随陈国良院士推进全国“计算思维”教学改革,打破计算机狭义工具论,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其编写的教材经全国约5万学生使用,赞誉良多。

十年时间,深圳大学计算机学科突飞猛进,获批广东2018年唯一的计算机博士点;2020年在泰晤士报、上交软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三大权威排行榜列广东第一,已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同时,毛睿还积极参与“名师进中学”活动,走进10多所省内高中,向5000多名高中生分享亲身经历和家国情怀,鼓励青年人选择有意义的人生道路,“哪怕每场报告能影响到一个学生也值了”。

探索机制创新

打造世界顶尖科研机构

除了青年人才培育,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还需要机制体制的探索创新。2018年,大数据领域世界最顶级科学家之一的中科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樊文飞决定在深圳建立中国人的大数据理论和系统研发基地。

毛睿一直没有忘记做国产数据库的宏愿。2019年,两人共同创建了深圳市十大新设基础研究机构—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毛睿以零薪酬兼任深算院法人暨执行院长。

目前,深算院计划5年投入5亿元,以创新机制、汇聚英才、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为目标,打造中国原创的大数据基础软件品牌。

一年多来的研发成果,已足以让深算院媲美世界一流大数据团队,更被誉为工作最扎实的基础研究机构之一。2020年,深圳市拟对深算院追加投资约10亿元,立足深圳打造国产数据库。如今深算院正向着打破甲骨文垄断的目标大步前进。

归国十年,许多人问毛睿有没有后悔,他总是说:“的确收入少了很多,工作累得多,但是,我过得很充实,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撰文】徐烜和

【统筹】张玮

【图片】朱洪波

编辑 孙梦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