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吃到晚,带你玩遍石岐这里……

中山石岐发布
+ 订阅

  

  

  早餐

  是一天口腹之欲的开始

  对于“识饮识食”的中山人而言

  每天早晨叫醒他们的

  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

  而是肠粉、云吞、竹升面……

  下面就跟着石岐君的路线图一起游玩吧

  弓箭巷

  源记粉面店

  永安里民居

  水关街

  从善坊

  侨立中山公医院

  钊钊美食

  众生堂

  惠赞饼家

  四囍咖啡公司

  九曲河

  源记粉面店

  这是一家开了三十年的老字号,店面位于亭子下大街内,小而朴实,装修没变位置没变,味道也没变,充满了一代石岐人的回忆。

  一大早,店铺已经座无虚席,几乎都是附近的街坊。牛腩云吞面是这里的招牌,到店必吃,满满的一大碗,汤底浓厚、牛腩香软、云吞鲜香、面条劲道,还吸足了浓郁的牛腩汁,简直让人吃到停不了口。

  吃完早餐,还可以逛逛石岐老街,看看印迹斑驳的老屋,拍拍寻常人家的旧物什……这些老街古巷,每个季节每个瞬间,都有不同的韵味,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百逛不厌。

  石岐旧街多以巷、里、坊命名,比如:鱼粥巷、弓箭巷、永安里、从善坊等。

  弓箭巷

  弓箭巷位于石岐孙文中路

  因小巷弯曲成弧状而得名

  水关街

  穿过弓箭巷,便到水关街

  里面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屋

  永安里民居

  从水关街拐到背后,就是治安街,再沿着一条崎岖的石板路向前走约100米,其中最有名、保存最完整的永安里矗立在眼前。

  永安里民居于2009年12月由中山市人民政府挂牌为“中山市历史建筑”,于2012年1月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房子的周围有一圈围墙

  牌坊上大书“永安里”三字

  走进院子,4幢8户民初建造的独户式别墅分两排矗立,均坐西北向东南,建筑之间由小巷隔开。每栋楼房分两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砖混结构,浅青色砖墙,混泥土楼板,凸阳台、巴洛克式外观,中式为主,由矮脚吊扇门、趟栊门、硬木大门“三件头”组成的大门具有典型的广府风格。透过门缝可以看到,内大厅设有神龛、屏风,典型的外西内中的华侨楼构造。

  侨立中山公医院

  穿过照壁街,来到侨立中山公医院旧址,现为中山市博物馆馆址。于1932年由旅美华侨萧悔尘创办,海外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于1934年正式落成使用,是中山最早的西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曾为中山县委所在地。其坐南向北,包括有主楼、附楼和花园(现已改为球场),分布面积约为2300平方米。主楼为高三层的砖混结构建筑,于1932年奠基,1934年落成。附楼原为华侨住宅,建于1921年,是高两层的砖混结构建筑,二楼地板为木楼板。2012年,该旧址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从善坊

  沿着民生路,从南至北东西走向的共和巷、从善坊、观音巷、郭家巷四条巷道,组成了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

  从善坊主道垂直于民生路延伸,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9月,沿街立面工程在民生路一头入口处建起“从善坊”牌坊。

  一踏进从善坊,主道宽且笔直,映入眼帘的就是别具一格的小洋楼建筑连排地矗立在不宽的巷道两旁,它们的艺术造型往往是把古希腊、古罗马、哥特、文艺复兴等建筑形式的各种局部式样摘取下来,结合本土的传统建筑特点,拼凑组合在一个建筑物上,形成“集仿”的建筑特征,所以细看从善坊的每一幢传统民居,都各有不同的细节。

  走出古色古香的石岐老街,来到时代感十足的逢源商业街。主街(600米长)为名店街,内街(300米长)为传统文化大街(古董玉器街),横街为食街,这也是集三大商业功能于一体的中山购物休闲商圈。

  藏在逢源商业街的一家老铺,开业至今已有十多年了,排队的人几乎没少过,在这里吃的是一种老石岐的情怀,满载着石岐君浓浓的青春回忆。

  众生堂

  远远就能看到这个熟悉的招牌

  显眼的蓝底黄字

  最受欢迎的是咖喱鸡翼和烫菜

  柜子里的新鲜蔬菜

  品类多样,点餐时一目了然

  烫菜是选用秘制的姜蓉来调味

  可以驱除人体的寒气

  达到健胃益脾的功效

  咖喱鸡翼清香的咖喱,恰到好处渗入鸡亦内,将肉汁锁住,因而肉质鲜嫩不柴,带有阵阵咖喱香气。酥脆的外皮刺激着口腔分泌出更多的唾液,胃口也不禁大开,迫不及待就要吃上第二口。到店里的每个人,几乎人手一只鸡翅,可想而知它有多受欢迎。

  钊钊美食

  在逢源商业街背后的内街里,藏着另一家地道煎炸卤小食店---钊钊美食。这里的食物种类繁多,完全满足吃货的心。炸香蕉、炸番薯外酥脆里甜软,还有炸九吐鱼、卤水鸡翅等美食都相当不错,再配上一碗腐竹鹌鹑蛋糖水,超级清甜舒服,一解炸物的油腻。

  一米阳光,一杯咖啡

  一份心情,一种生活

  一段午后惬意的时光

  四囍咖啡公司

  这是一家很有年代感的小店,位于孙文中路内的一座骑楼下,刚好在俩凉茶铺间夹缝生存,古色古香的怀旧复古风格,格外亮眼。

  店内双喜大红花杯子,红绣花坐垫,老旧的照片、复古摆设、裸露的墙体,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整个店面都在还原旧时代的风格,装饰非常适合拍照打卡。

  凉茶与咖啡的“结合”,你肯定没听过吧!这里却推出了尖尾芋美式创意咖啡,虽然听起来挺猎奇,但微微咸的尖尾芋茶汤和柠檬美式的碰撞,居然很和谐,提神之余还清热解毒,在喝咖啡的路上保持养生。

  杏仁饼一直是

  本地人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更是中山特色美食的一张名片

  我们不妨到亭子下惠赞饼家

  为亲戚朋友带上几盒中山手信

  惠赞饼家

  始创于1911年

  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

  而位于民族社区的店面也已经20多年了

  杏仁饼以首创时外表似杏仁得名,选用自制绿豆粉、精制肉片、精炼菜油等材料,入口松化、风味独特,齿颊留香。惠赞杏仁饼的制作工艺起源已十分久远,一直以来它也在坚守着自己的味道!

  目前杏仁饼种类丰富,有加肉的、加菊花的、加坚果的...... 虽然添加了各种与时俱进的口味,但也保持着这世代传承的风味,入口松化,味道清甜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对于吃货来说,一日何止三餐。天渐黑,从逢源商业街一拐进九曲河,就是另一番光景,呈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热闹景象。短短一条200多米的路上,密密麻麻的分布了各式各样的夜宵档,烧烤、烫菜、火锅、香辣虾...…不管你来自何方,总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口味。

  民族社区,有点热闹

  又有点宁静

  更有着坚守一方传统文化的淳朴人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到处盎然一片

  大家不妨到这里来

  吃吃走走停停,怀念记忆中的味道

  中山石岐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丽雅

  统筹:计慧慧

  执行总编辑:吴加仪

  总编辑:高汝强

  来源:民族社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