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商业银行全部严格执行,首先市场成交会跌至冰点,甚至二手房短期内会出现零成交,业主与购房者会进入焦虑期。新年刚开始,核弹就来了,大家,耗子尾汁吧!
来源:21金融圈
作者:吴抒颖 编辑:张伟贤
令据其他公开数据、央视、广州房产等报道
重磅消息!21金融圈记者求证:从2月18日开始,深圳已有银行发文将二手房参考价作为按揭贷款依据,掐灭楼市“炒作之风”。
这风向,会吹进其他热门一线城市么?
深圳楼市走到了十字路口,靴子逐渐落地。
2021年2月20日晚间,21金融圈记者获悉,深圳光大银行内部下发了一则《关于二手住房按揭政策调整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指出,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及监管要求,住建局发布的二手住房成交价格将作为按揭贷款参考依据。
《通知》还指出,2月18日(含)之后报单的二手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按以上新政策执行。三名深圳光大银行的人士向21金融圈确认了这则通知的真实性。
这是在深圳正式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格机制后,商业银行正式发文要求将二手住房参考价格作为贷款的先例。
这也意味着,深圳二手房参考价格机制的威力正在逐渐显现,后续或将有更严厉的细则规定出台,楼市炒作之风将不再盛行,“降杠杆”在所难免。
银行严阵以待
事实上,业界对银行评估价格体系的变动普遍都有心理准备。
#2月8日深圳住建局发布重磅通知
2021年2月8日,深圳住建局宣布正式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之后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于这一机制将如何影响楼市,普遍的共识是这将取决于银行的评估体系尺度,如若银行评估价以二手房参考价为重要依据,那么“高杠杆”炒房的空间将迅速收窄。
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在次日对这一机制进行解读时也称,银行将会以官方参考价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有所浮动,但太过离谱则可能触发约谈,并对此承担责任。参考价将跟随市场变动进行更新,目前暂定一年一更。
此后,多名接受21金融圈采访的银行个贷经理在这一机制出台之后也指出,“后续会根据这一参考价来发放贷款。”
2021年2月19日,财联社报道称,深圳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在春节后已按照深圳官方发布的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执行贷款发放,但据21金融圈记者了解,其时并非全面执行,仅是小范围事件。
但在19日,光大银行全面下发通知之后,后续其他银行继续跟进将是大概率事件。另一名深圳商业银行的个贷经理也指出,“我们暂时还没下文,但消息应该是板上钉钉的。”
如果银行全面跟进,深圳楼市过往“高杠杆”的炒作之风将会有所改变。“威力极大”,海贝找房总经理分析称,一旦商业银行全部严格执行,市场成交很快会跌至冰点,业主与购房者会进入焦虑期。
不仅是按揭贷款,之后经营贷也可能受到影响。上述个贷经理告诉21金融圈,“就怕经营贷评估价格也参考,本来可以全款贷7成出来做个经营的,如果按照参考价,最低也就5成了。”
而事实上,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春节假期之前,多地房贷市场传出收紧风声,北京和广州针对经营贷下手了。而上海、深圳、杭州,目前还停留在“自查”阶段。
“围堵”炒房漏洞
深圳是一座高度市场化、金融交易密集的城市。深圳房地产市场又是典型的“供应少、需求旺”格局,由此而来,深圳楼市的炒作与投机之风也较其他城市更盛。
深圳楼市近年来表现火爆,房价也高居全国第一。根据全国房价行情网数据,2021年1月深圳的单价达90049元/平方米;
而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2020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深圳涨幅最高,一年来涨幅高达14.1%。
高烧不退的楼市促使官方“重拳出击”。2020年7月15日,深圳市住建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调整商品住房限购年限、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措施、发挥税收调控作用、细化普通住房标准等八个方面调节房地产市场。
这一新政的落地没有使市场迅速冷却,由于深圳一二手房价格存在倒挂,一手房“万人摇”、“千人摇”频现,更有“代持”乱象出现,深圳针对楼市的政策也在不断打补丁的路上。
最近的升级是围堵“假离婚”买房,据《深圳特区报》,2月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给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了一份《关于居民家庭住房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该复函明确,夫妻离婚并将房产分割登记给无购房资格一方名下的,另一方自离婚之日起3年内,不得在深圳市购买商品住房。
而在此之前,官方已经对查明的代持行为进行了惩戒。
2021年1月2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公告,对涉嫌违规申购华润城润玺一期的12名人员进行惩戒:12人涉嫌违规申购商品住房,禁止在深交易房产、申请保障房与公积金贷款。
在全面掐灭“炒作之风”的同时,业界的声音认为,深圳更应在供应端发力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此前在接受21金融圈记者采访时建言,针对需求侧的压制,是一种扬汤止沸的办法,深圳的根本是从供给侧加大供应。
目前深圳的做法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深圳在未来的“十四五”期间,土地供应以及相关联的住房供应都会明显拉伸。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1月11日发布《深圳2020年度房地产管理工作数据盘点》,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商品住房建设力度,共完成新开工商品住房建筑面积1236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同比增长160%;商品住房用地供应227.53公顷,完成2020年度实施计划的182%。
一斧头,
砍在了经营贷、消费贷买房人脖子上!
新年以来,那些使用经营贷买房、消费贷买房的朋友,就迎来了当头一棒!
| 听到这消息,小祖祖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那么,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儿呢?
咱先来看一张爆料截图!
据地产专家@邓浩志爆料:年后,各大银行正式开始排查违规流入楼市的各类贷款!排查范围将从2020年至今。
至于重点清理哪些贷款类别?怎么清查?如何确认?违规使用的贷款怎么收回?邓老师表示暂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工作已经全面开展,绝不是道听途说。
从他爆料的文字来看,可信度较高。记者找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做按揭贷款的朋友,核实了该事儿。
结果,得到了一致的回复:是的,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
| 某银行工作人员回复截图
| 某按揭贷款人员回复截图
其中,做按揭贷款的朋友还告诉记者:现在会查受托人资金流向,银行被罚款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他也表示,具体怎么查、怎么处理还不清楚。
记者继续各种去找人,各种打听。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拿到了这份“粤银保监办发[2021]38号”文件。
下面给大家罗列出几个重要内容。
一、本次排查的对象主要为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业务的银行机构。
二、业务范围,重点排查2020年4月-2021年1月31日,仍有余额的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业务。必要时,时间还可以往上或往下延伸。
三、主要排查内容包括:
1)贷款用途是否明确,是否发放无指定用途的贷款?(针对银行及贷款机构)
2)客户经理是否存在代客户签字、代替客户填写申请表等文件?(针对银行及贷款机构)
3)贷款人身份、主体资格、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贷款用途、还款来源、担保情况等,需实地调查核实。(针对贷款者)
4)调查借款人身份、申请资料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伪造合同、报表、凭证、流水、税票等情况?(针对贷款者)
5)银行受理贷款人员,是否存在越权、超权限审批?(针对银行及贷款机构)
6)贷款人,贷款资金是否停留在借款人账户较长时间?资金是否被转手套利或者违规流入股市和楼市?个人消费贷款是否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针对贷款者)
7)第三方机构是否有诱导客户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用于购房或者投资?(针对贷款机构)
四、排查要求:
各银行机构发现问题,必须马上整改,并严肃问责。2021年3月5日前,需要将排查汇总报告提交至广东银保监局。
总之一句话就是:2020年4月-2021年1月之间,利用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去买房的人,将被重点调查。如果查出问题,可能面临要求把钱还回去的可能。
当然,其他利用信用贷、装修贷的朋友,也别庆幸,你们很有可能也会被查。
用了消费贷的朋友,如今被要求提供发票,而用了装修贷的朋友,现在相关部门要去查他家的房子,看看到底有没有装修。
| 用消费贷买房后,银行已经放款了,但现在要求提供发票
| 用装修贷买房后,银行放贷了,现在要求去查房子
所以,大家,耗子尾汁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